南诏国攻破成都,掳走数万百姓工匠,为何还要割去他们的耳朵?

2020-12-03 22:33:53 作者: 南诏国攻破成

“蛮俘华民,必劓耳鼻已,纵之,既而居人刻木为耳鼻者什八。”——《新唐书》

割耳报功,这是古代战争中一种常见的军工自领方式。众所周知,古代军工评定往往需要以杀敌数来作为衡量标准。

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就曾规定,斩首数量和军功爵位成正比,你去献上的首级越多,那么在评定军功时,得到的奖励就越大。但是,首级毕竟太大,在战场上不易携带,所以有时候会选择割耳朵或者挖鼻子这样的小物件用以自证。

当然,南诏人在成都的恶行并不是因为挣军功,因为他们割耳的对象不是敌军士兵,而是成都百姓。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坐实这些被掳百姓的奴隶身份,并且用身体上的迫害来打压奴隶们的反抗心理。

其次则是出于报复,因为在与唐朝的战争中,唐军往往会割去南诏战死士兵的耳朵作为军功证物。但是这对于南诏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在南诏人的文化中,“耳朵”很重要,死后尸体可以没有,但耳朵一定要在,如此后人才能祭祀。

在南诏,人去世之后,尸体往往会被焚烧,但耳朵会留下来好好保管,用以祭祀之用,有点祖宗骨灰的意思。

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唯收(其)〔两〕耳。南诏家则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其余家或铜瓶铁瓶盛而藏之也——《蛮书》

所以,唐军士兵割去南诏人耳朵的行为,被其视为奇耻大辱,作为报复之举,也不足为奇了。

在南诏人看来,这是对唐朝百姓的莫大侮辱,也是对唐朝政府的藐视,当时百姓悲歌哀叹:

“西戎(吐蕃)尚可,南蛮残我!”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之后,南诏和唐朝双方虽并未发生进一步战争,但是关系却恶化了。

表面上虽然相安无事,但南诏觉得唐朝孱弱,开始和安南搅合在一起。而唐朝也发现了南诏的不臣之心,所以加强连蜀地防备,一直盯着南诏。果不其然,公元850年,南诏国联合安南国侵犯唐朝西南边境,而早有准备的唐安南都护高骈则大破南蛮联军。

此后的十几年,高骈没有再给南诏喘息的机会,吃饭睡觉打南诏成了唐朝安南都护的日常。

最终,南诏被打得几乎灭国,从称霸一方的西南霸主,变成了连征伐诏书都配不上的西南小夷,对唐朝再也构不成威胁。公元902年,郑买嗣暗杀了南诏王舜化贞并将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全部杀掉,南诏自此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长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