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 | 康熙帝对“礼仪之争”冲突的反应

2020-12-04 01:40:30 作者: 韩琦 | 康

而那些表示愿意接受利玛窦规矩的传教士,则在不久领到了北京发给的票——这成为传教士在中国继续居留传教的护身符。

在南京发生的拒绝领票事件之后,康熙先在杭州,又在回程途中的扬州接见了那些愿意领票的传教士,直郡王为此发了敕文,《钦命传教约述》这样写道:

康熙四十六年,圣驾南巡,钦颁勅文,备载履历,杭州传教修士艾斯玎、宁波郭中传、绍兴龚当信,四月初四日叩觐于杭州行宫。二十六日,各省传教修士共二十二位同在扬州行宫陛见,俱蒙恩赐筵宴,并赐纱缎,钦颁勅文,永在中国各省行教,不必再回西洋。且谕云:“领勅之后,尔等与人犹如一家人了。”其勅文俱命直郡王亲手授付。臣玎等伏聆圣谕,柔惠远人,尊崇天主,陶淑万民,至矣尽矣。

在北上回京途中,上述未领到票的临清州的方济各会士于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十三日(1707.6.12)也接受了直郡王颁给的执照。

清廷颁给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康和子的票

康熙南巡其实是观察当时政治和权力运作的绝佳契机。我们看到在第六次南巡中,伴驾的皇长子直郡王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与传教士面对面地接触,颁票与否都由他定夺。当然直郡王之所以敢如此严厉对待传教士,肯定不敢自作主张,必定得到了皇帝的默许,有着康熙的幕后支持。有清一代以康熙朝的皇位继承最为惊心动魄,但也从某个方面表明康熙的诸皇子都颇有才能,没有哪一位能占有绝对优势。康熙帝在培养教育皇子方面尽心尽力,幼年时对他们严格要求,成年后让他们各有所司,将皇子推到了重要位置,构成了皇家统治的重要一环。从南巡中放手让直郡王负责外交事务即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