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年间县志记录的孟津县什么样?

2020-12-04 18:30:52 作者: 清嘉庆年间县

作为一个孟津人,虽然知道孟津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但让我对其有个详细介绍,我还真说不上来,今天突然心血来潮,决定查查孟津的古县志看看,结果还真有收获,在网上发现了一个部影印版的清嘉庆年孟津县志。一起来看下两百年前的孟津是什么样。

嘉庆《孟津县志》记载,当时全县有189个村镇,自东向西依次设东烟里、叩马里、负图里、汉陵里、柿林里、河清里。里就是古代就有的基层组织,我觉得可以理解为比县小比乡大的单位。

1、200年前孟津设6个里

1816年的清嘉庆《孟津县志》详细记载了当时的行政区划。那时,孟津县共有189个村镇,在县以下设6个里。自东向西依次是:东烟里,包括今扣马、小寨等村镇11个;叩马里,包括今老城十字街以东、东烟里区域以西村镇22个;负图里,包括今龙马负图寺周边村镇39个;汉陵里,包括今汉光武帝刘秀陵园周边村镇30个;柿林里,包括今柿林周边,东至白鹤镇西街区域村镇10个;河清里,包括今河清以南,南至今长华、南达宿、谢沟,东至今雷庄、孙凹,西至今横水、上院、煤窑一线区域,有村镇77个。

2、200年间人口增为6倍

1816年的清嘉庆《孟津县志》载:“嘉庆二十年,清查保甲。盛世滋生繁衍,实编户壹万壹仟捌佰肆拾贰,男妇大小柒万肆仟伍佰玖拾名口。”意思是,1815年人口普查,孟津县有11842户,75490人。最新人口普查数据,孟津县11.67万户、45.49万人。整整200年,人口由7.59万增加到45.49万,是原来的6倍。

3、200年前有哪些集镇

200年前,孟津的村和镇级别相同。嘉庆《孟津县志》所载189个村镇,称镇的有小集镇、双槐镇、下古镇、白坡镇、横水镇。其中白坡镇为现在的白鹤镇,小集、双槐、下古、横水均为古名。

200年前,孟津集会也很多。嘉庆《孟津县志》载:“在城、双槐镇、小集镇、天平街、叩马村、铁谢村、堡子村、王家庄,俱一日一集;陈家凹、马家屯、横水镇,俱间日一集。”

这段记载表明,今天的老城、双槐、小集、花园、扣马、铁谢、堡子、王庄,当时每天都有集会;长华、马屯、横水隔天一次集会。200年前,这11个村镇都是进行物资交流的贸易之地。

现在的集会还像是农历逢五一次,我小时候就居住在横水镇,每次集会周边村的人都会来镇上赶集,可以用人山人海形容,即使今天横水镇还保留着赶集的传统。(此横水镇就是我之前发一个视频横水镇卤肉的同一个地方哦)

4、古代地名很讲究

古代人对于地名非常讲究,起名依据当地历史地理,字音响亮,寓意美好。嘉庆《孟津县志》就对县级政权以下所设的六个里,做了诗情画意的简要介绍。

东烟里。“在县之东鄙。河光西射,一望缥缈。风雨欲来,蒸为云烟。故有是名。”意思是说,东烟里在县城的东面,旭日初升,黄河水泛着波光,向西映照,浩渺无际。风雨欲来,云烟蒸腾。形象地概括了当地地理气候特征。

叩马里。“在县东,北临武济,南近首阳,夷齐之清风高节,尤动人百世思焉。”意思是说,叩马里在县城东,北临周武王过黄河的渡口,南面接近首阳山。伯夷、叔齐在武王马前叩首进谏,不动用武力征伐,清风高节令世代铭记。

负图里。“在县之西。天生神物,文明肇开于此,称盛地焉。”意思是说,负图里在县城的西面。这里是诞生神兽龙马的文明肇始之地。龙马负图寺就在此地。

汉陵里。“在县之西。蓊郁直上,千章古柏者,原陵也。昔禁地,今为民庐矣。环列而居,谁不瞻寝庙赫奕哉?”意思是说,汉陵里在县城以西的方向。这里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寝。千株古柏蓊蓊郁郁,老百姓环列居住,可以瞻仰显赫的帝陵和庙宇。

柿林里。“在县之西北。土宜植柿,弥望成林。每至霜天,凝紫垂丹。”意思是说,柿林里在县城的西北方向。这里的土壤适宜生长柿树,在这里可以看到遍地的柿树林。每到霜天,柿叶紫红,灿若云霞。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