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绎的朋友都知道,罗贯中笔下的刘备是一个贤德仁义之君,同时也是爱哭鼻子的刘备,还是一个仁义的近乎迂腐的刘备。但在历史中刘备属实是一个枭雄。演绎中为了突出刘备皇是正统和仁义之君的形象而弱化了其能力与才智
为什么这么说有其原因有两点:1是性格,2是能力。
性格方面
一个整天哭来哭去的人,怎么能成为君王,演义中无疑在一定成都上“弱化”刘备的性格,给人一种羸弱的感觉。三国可不是现代,会哭的孩子有糖吃那是扯淡。一个君王,没有一定的恩威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君王的。刘备死后谥号“昭烈”也能看出端疑,昭是有贤德这点演义中有体现,而烈则是刚烈。三国志中刘备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怒鞭挞督邮,后洒脱离去;闻许汜贬低陈登,一颗讽刺许汜。而历史中最能体现刘备性格的便是汉中之战,不惜拼光家底也要攻下汉中,这种魄力,是演绎中没有的。
历史中,刘备小时候就说过想当皇帝,稍大些喜犬马,厌读书,到处结交豪杰,当然他自己也是豪杰。带着结拜三兄弟创业。只可惜在老罗笔下却成了“懦夫”,在演绎中夷陵之战是刘备性格大变,然人读了觉得唐突。但是如果是历史中的刘备这么做就不会觉得奇怪,本来就是不好惹的人物(一代枭雄),你杀了人兄弟,人能不找你报仇么?而诸葛亮荆州集团中的一员,是刘备集团中的后勤主管啊
能力方面
要说三国演义的主角,我觉得真的有可能是诸葛亮,而刘备可能只是至始至终的配角。看过演绎的知道诸葛亮出山第一战博望坡之战,其实是刘备用计策打败的夏侯惇和于禁,而汉中之战的戏份给了黄忠和诸葛亮。汉中之战实实在在是刘备指挥打的啊。在演绎里刘备至始至终应该都属于一个标杆,一个道德标杆。可历史中刘备却实实在在有“高祖之风”
阅读三国越觉得刘备可敬,二十四岁带着结拜的三兄弟开始创业。五年后,当上了县长却因为黄巾军进攻而失败。三十岁重振旗鼓,当上了市长(平原相)。四年后上副省长(豫州刺史)虚职。而一年后,在吕布与曹操的角逐中拿下了徐州。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却决不放弃,永远热泪盈眶,永远不言放弃,年近六旬还征战沙场,现在六十岁的人都带着孙子跳广场舞,而刘备不然。天下英雄唯君与曹尔不是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