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游宝地,徒倚对珠林。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鸣。”我们对少林寺的印象只源于电视剧和电影,在我们浅薄的认知中,对少林寺的最深刻印象便是里面的人“武艺高强”。“站如松,坐如钟”仿佛是少林寺的僧人的标志。
却不知,少林寺除了僧人个个技艺高超之外,还有着秀美的景色,历史上的诗人、帝王都喜欢去少林寺游玩,关于少林寺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如今的少林寺已经不是最初的少林寺,被焚毁前的少林寺才算是真正的少林,只可惜我们已经无缘再看,连留下来的珍贵照片也位于日本。
涛涛大火
1928年,彼时正是军阀与革命人士之间争权夺势的时候,各地战火纷飞,普通百姓的生活看似与过往差距不大,却也依然是人人自危。在某一天,人们都像往常一般过着平凡普通的日子,突然目光被远处冲天的火光以及烟雾吸引了。
定睛一看,原来那烟雾缭绕的地方正是少林寺的方向。等到大火终于燃尽,少林寺的精华之处均不复存在,时至今日,也不过只余留了一批珍贵照片。这场大火是何人点燃?为何有人要火烧少林?
少林灾难
少林寺建于北魏时期,历来是佛教圣地,自佛教传入中国,便一日日壮大起来,僧人也逐年递增。民国时期,我国的封建王朝已经不复存在,但民国的建立没有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军阀统治的世界,依然是战火连天。
那时的少林寺已经在历史上存在了上千年,在各地都有着自己的势力,民国时期少林寺的武力势力有两万余人。因此,在军阀斗争的时期,少林寺成为众军阀都想要拉拢的一股势力,少林寺即使不想牵扯其中,也不得不被时事所逼。
那时的少林土地有1370余亩,其中僧众200多人,却迫于形势日渐衰弱。当时除了军阀混战,人们还深受土匪肆虐的困扰,少林众人不想牵扯进混乱之中,只能祈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平安度日。有一个名叫恒林的和尚为少林寺的安危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为少林寺埋下了隐患。
1922年,张玉山手下第四团的团长樊钟秀在少林寺休息,当时他看到大雄殿有些破旧,突发善心,决定捐赠一些钱财修缮一下大雄殿。这一行为虽是临时起意,却收获了少林寺众人的感激。
1923年,恒林去世。而在他生前为了保护少林寺的安危,曾经与土匪大战,他武艺高超,击退土匪之后,土匪一直不敢进犯,少林寺及其周边过了许多年的安稳日子。因此恒林在少林寺有着巨大的话语权,他死后,他的徒弟妙兴接替了他的职位。
妙兴也是一个有着高强本事的僧人,他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跟着恒林学习武艺。同年,张玉山奉命在登封一带收编队伍,武艺高超的妙兴和少林寺便入了他们的眼。
不知是为了感念樊钟秀修缮少林还是为了军阀所谓的权与财,妙兴极容易便被拉拢,此后,妙兴作为团长,组成了他们收编的第一旅第一团,少林成了吴佩孚一派的人。
既然已经卷入了军阀之间的争斗,妙兴再想要全身而退就是难上加难了。加入吴佩孚的部下之后,妙兴带领着手下帮助樊钟秀等人赢得不少战争。
1926年,冯玉祥宣布退出北洋政府,因此吴佩孚便与张作霖合伙攻打冯玉祥,其中吴佩孚方派出的就是樊钟秀,冯玉祥方则有一名叫做石友三的人。1928年,樊钟秀在与石友三对战时失败。
自从在少林寺结缘,樊钟秀与妙兴之间的关系便十分融洽,两人既是战友,又是兄弟,樊钟秀更是直接将军队驻扎在少林。败给石友三原本就只是一场平常的战场失利,却没想到石友三是个阴险狡诈之人。
他赢了战争,本可以凯旋而归,但他却不愿就此放过少林寺。于是他命令自己的部下,抬了煤油浇灌在少林寺中,点上一把火烧了少林寺。火光漫天,从远处看起来竟是有种涅槃的美,可这火光美则美矣,却毁了千年来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