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2020-12-05 22:27:56 作者: 九河下梢天津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

《天津大辞典》和《天津百科全书》二书 , 对“九河下梢”一词的解释基本相同,下梢就是尾闾,是九河汇流入海之处。

对“九河”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与康熙考证列出的那九条河相同,是说海河是由上游的九条河流汇聚而成,然后归入大海,至于这九条河都有哪些,现在没人说得清了,不过乾隆时期的《天津县志》中有一篇康熙皇帝的文章叫《御制九河故道说》,指出“九河入海之处,在今天津之直沽” ,这九河之名他引经据典从《禹贡》、《尔雅》等古藉中列出:列出了九条古河名,为: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但这些河现在好像只有 徒骇、马颊河还有 (说法一: 马颊河,位于中国华北。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市金堤以南的金堤河 ,在莘县 樱桃园镇岳亭村进入山东省境,又在莘县妹冢镇西冯家村汇入徒骇河。) ,其他几条(一说九条)因年代久远,早经湮废,其地当在徳州、天津之间 ,所以也无从考证。

第二个说法依据是三国时期的《水经》和《水经注》称“九河”为清、淇、漳、洹、滱易、涞、濡、沽、滹沱九条河同归于海。这九条河的淇水、漳水、易水、滹沱河名均沿用至今,清水是南运河,沽水是北运河,洹水是安阳河,涞水是拒马河,滱水是唐河,濡水是滦河,以上各河均从天津合流或分流入海。而海河在《水经注》中叫泒河尾。

以上两种说法一是九条河很古老而且已湮废,另一是九条河仍存在,不过历史的河名和现在的河名发生些变化。可见九河之九不是泛指河多,而是实有九河。但是经过漫长的几千年历史, 沧海变桑田 , 如今的天津河流是南运、北运、子牙、大清、永定五河汇流, 而这五河的支流众多又不只是九条, 所以如今提起这九河下梢, 难以认定是哪九条河 , 也有说“九”为极数,是形容河流众多,比如形容某个地方交通便利,称为“九省通衢”;说龙的儿子多,叫“龙生九子”等等,这样说无非是要突出天津的海河文化、漕运文化。其形成是与历史上黄河三次改道北上,和天津的成陆有关。

两道关指的是钞关和盐关。

“两道关”中的第一关,也就是北大关,即钞关,钞关原叫务关,由户部管理,设在河西务,钞关是专门征收货物税银的机构,当时天津地区漕运发达,进出口货物较多,所以天津的钞关比其它地区的都大,是康熙四年迁到天津的,因在北门外俗称北大关,这座桥当时一天就打开两次,交纳完关税之后,才统一放行来往船只。

“两道关”中的第二关,就是海河关,即盐关,盐关和钞关,都是重要税收部门。长芦盐法志》辑录了雍正二年(1724)至嘉庆十年(1805)间长芦盐法的变革,乾隆三年,掣盐厅就由盐关浮桥上游迁移到盐关浮桥下游,即从三官庙的北面迁移到三官庙的南面,这里的“盐关”乃是盐关浮桥的简称,旧时盐关浮桥除去通行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关卡的功能,未获掣盐厅核验的盐船是不能通过浮桥的,所以人们有时会把盐关浮桥简称为盐关。搬迁后的盐关厅基本上没有再移动,一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海河盐坨地段多被俄、法、意军队占领,并在第二年就将盐坨地辟为租界,强令盐关厅迁出至三岔河口水师营院内,直至民国盐关

“三道浮桥”中的第一道,是指旧时时期南运河上的“钞关浮桥”。

第二道浮桥,是东门外海河上的“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 ,也就是现在金汤桥。

第三道浮桥有争议,一说是“西沽浮桥”,另一说是北运河上的“窑洼浮桥”。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多河道的城市。因为天津的河多、水多,所以桥梁也多。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经说过:“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

天津河流纵横,最初子牙河、南北运河及海河等主要河流两岸之间的交通往来,主要靠渡船。早年间的西沽是天津城北的风景区,在津门七十二沽中久负盛名。清代天津诗人梅成栋在他的《西沽晚景》、《西沽夜渡》和《西沽即景》等诗篇中如实地描述了早年间西沽一带桃柳拂岸,小桥乱影,茅舍古渡,芦渚弥烟的北国江南水乡风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