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的袍哥会: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020-12-05 21:41:40 作者: 清末民初的袍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有青帮,而在四川也有一个帮会叫做“袍哥会”。看过《傻儿师长》的小伙伴对那句“袍哥人家从来不拉稀摆带”一定不会陌生。

“袍哥会”带着那个时代浓浓的印迹,特别是川西平原,人口复杂,给地方政府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在民间悄悄地兴起了这样一个帮派。

在1946年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过这个帮会,“袍哥在川省的势力,真正庞大得惊人。听说,单以重庆一地而论。至少也有半数以上的人参加这个组织,三教九流,简直无所不有,尤以工商界及军人为最多”。

四川的“幺店子”

这一段话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参加“袍哥会”的袍哥数量惊人,所以傻儿师长经常把“袍哥人家从来不拉稀摆带”挂在嘴上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的说服力未必有多强大,毕竟有道听途说之嫌。

在官方档案,成都市档案馆保存的1955年《瑞园茶社蓉声川剧组花名册》中,一共在册的12个人,参加过社会组织的,除了三个人是空白,其余均填有“无党派,有袍哥”的记载。

像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档案中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可见袍哥在川西坝子的影响力。

傻儿师长的原型范绍增就是袍哥会的积极参与人员。 高调的袍哥组织

作为一个非官方组织,可能大家有这样的错觉,他们一定是秘密集会的,像清末的什么“红花会”、“白莲教”等等,都只是很隐秘的活动着。

这些组织的生存就是与当时的政府思想相悖,所以受到打击与歼灭。

而四川的袍哥会却与这些组织有明显的区别,他们经常在茶馆议事,甚至在茶馆里解决纷争,甚至很多茶馆都是袍哥自己开的场子。

袍哥喜欢把茶馆当做堂口,在堂口商议帮会的大事,各个堂口就是袍哥人家的势力范围,这些堂口所担负的责任就是了结民间的私人恩怨,维护这一区域的公共安全,化解矛盾冲突,以及保护经济利益不受到损害。

有些官府无法摆在明面上的事情,袍哥们自有他们的江湖规矩,袍哥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袍哥人家从来不拉稀摆带”。

茶社

从这句像誓言一般的话语中,透露出袍哥们的江湖规矩,以及江湖道义。

袍哥会本身是一个民间的秘密会社,可是到最后这种秘密已经不是秘密了。

“袍哥会”从一开始的反清组织渐渐变成了公开社团,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1911年,辛亥革命的火焰燃遍中华大地,如烈火一般摧枯拉朽,这把大火烧掉了腐朽与封建,一个新的萌芽正在慢慢生长。

民国时期,虽然不允许这种民间组织的发展,但是并没有采取严酷的措施去镇压,这些社团组织都正在悄悄的发展壮大。

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袍哥在军阀统治和战火纷飞的环境下蓬勃发展了起来,地方政府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在控制这样一个社团的发展了。

正因为政府没有能力控制袍哥的发展,这个社团的力量强大到可以左右参议员的选举。

1946年,重庆第一届参议员选举进行得如火如荼,那些参加选举的人,多半都来自于袍哥会的领军人物。

因为袍哥数量庞大,有组织的人胜算的几率很大,而没有组织的人,因为支持者远逊有组织之人,在情势所迫之下,没有加入社团的人,临时要求加入袍哥会。

曾经有一个人平时心高气傲看不起袍哥组织,可是在选举之际,却以千万代价想加入袍哥会,结果被拒绝了,理由是“袍哥会不为利诱”和“袍哥不为人所利用”。

后来经过中人从中周旋才勉强加入,但是袍哥会并没有收他的钱。

袍哥会一开始是下层民众的秘密组织,可是发展到最后,中层阶级,上层阶级也慢慢的融入了其中。

袍哥护身符

有人试图探讨四川袍哥会壮大的原因,发现袍哥会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规模,都来源一个“义”字,这就是樊傻儿常常挂在嘴上的“袍哥人家从来不拉稀摆带”。 袍哥的清流与浊流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