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倭寇犯边,此人一战定乾坤,俘获857人,朱棣:给我全部活剐

2020-12-06 13:42:20 作者: 明初倭寇犯边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为帝,国号大明,在此之前,他用了13年时间剿灭群雄、驱逐北元,建立了最后一个辉煌灿烂的汉人王朝。

而此时的战乱频繁的日本也进入了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的白热化,日本国内战败的封建主无力争夺政治上的统治权,于是纷纷纠集武士、浪人、海盗和走私商人将目光投向刚立国不久的大明王朝的沿海地带。

公元1418年,7000倭寇手执长刀势如破竹占领了金山卫(今上海市),并继续北上妄图征服辽东半岛沿海地区。

明成祖朱棣遂下令辽东总兵官刘江对辽东沿海防务严加防范,并筑建金州卫。

在刘江巡视辽东沿岸的过程中,他发现位于辽东半岛东岸的望海埚扼守九连城和金州中枢,且地势挺拔开阔、经济富庶,先前屡遭倭寇侵扰,倭寇极有可能再次入侵。

判定形势后,刘江向朝廷上书请求以石垣筑望海埚城,并以金州城为中心、望海埚为中心台,修筑5条烽火联络线,刘江的计划很快得到了朝廷批准。

不久望海埚落成,金州至望海埚之间的5条烽火联络线也基本完工。

而此时2000名倭寇分乘31艘战船,悄悄抵近辽东半岛南岸,并在青云河口登陆,沿海斥候立即报告给了总兵官刘江,

刘江分析倭寇行军目标很有可能是繁华富庶的望海埚城,在经过缜密思虑后,刘江定下了“围师必阙”的打法消灭这群狼子野心的日寇。

所谓“围师必阙”就是选择有利地形包围、痛击敌人后,留出一个缺口让丧家之犬的敌军误以为有突围的可能,当敌军从缺口“逃出”进入我军早已准备好的“口袋阵”一举歼灭来犯之敌。

围师必阙是《孙子兵法.军争篇》中的战争指导思想,孙子指出:当敌人被悉数包围可能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全军投降,另外一种情况则是破釜沉舟竭力死战,而采取“围师必阙”的作战方式则可以消耗敌人士气,让敌军疲于奔命、相互踩踏,我军则可以趁敌人士气低落进入下一个包围圈以最小代价全歼敌部。

果然,正如刘江所料,倭寇2000余人一路直逼望海埚城,而此时从金州城和红嘴堡放心汇合的明军早已在望海埚设伏。

就在倭寇鱼贯而入离岸登陆不久,刘江派遣的小分队趁机烧掉了青云河口停泊的31艘战船。

当倭寇悉数进入望海埚城,两路明朝大军在刘江的指挥下万弩齐发、枪炮齐鸣,倭寇死伤惨重,残部倭寇见望海埚城南部留有缺口纷纷踩踏狼狈奔逃。

此时在缺口外手持弓弩和火器的明军骑兵和步兵见倭兵已至箭弩齐发、火枪齐鸣,倭寇顷刻间死伤大半,而侥幸逃脱至青云河口的零星残部倭寇被负责烧毁敌舰的明军小分队手起刀落斩杀无余。

经此一战,明军在刘江的指挥下击毙敌寇742名,生擒857人,刘江下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班师回朝,望海埚之战至此以大明王朝完胜而终结。

而被俘的857命倭寇被押解回京后,朱棣痛恨其多番烧杀淫掠,于是大手一挥下令:全部活剐,一个不留!

此役让倭寇主力损失殆尽,大明王朝的海疆由此平静了数百年。由此可见,日本大和民族天生就是“受虐型”的禽兽畜生,只有鲜血和屠刀才能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