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夕,德意志是一个四分五裂的邦联,德意志邦联由三十五个邦和四个自由市组成。这种分裂状态严重地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德的巴登公国首先发难,迅速波及德国西部和西南诸邦,各地相继成立了资产阶级自由派内阁政府。3月13~16日,普鲁士首都柏林的工人、市民和大学生连续举行示威游行,并同政府军展开战斗。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调动大批军队,向起义中心地区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起义人民取得了胜利。
国王被迫把军队撤出柏林,同意召开有资产阶级参加的议会,并于3月29日任命资产阶级自由派首领康普豪森组阁,柏林三月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资产阶级手中。德意志各邦革命的胜利,并没有解决德意志的统一问题。资产阶级以解决德意志统一为名,于5月18日在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召开国民议会。参加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会议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结果。
6月29日,议会选举奥地利帝国的约翰大公为德意志帝国摄政,并组成了帝国政府。1849年3月,议会通过帝国宪法,确定某些自由、民主权利,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皇帝。但威廉拒绝加冕,普鲁士和奥地利各邦君主也不接受国民议会通过的宪法。同年5月,德意志西南各邦人民发动起义,掀起维护帝国宪法的斗争,结果失败。7月,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瓦解,德国1848年革命结束。
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是一位没有主见的君主,一会儿赞成君主专制,一会儿又同情自由主义,意志薄弱。国王没有王子,他的弟弟威廉亲王是继承王位的第一人选,可是威廉亲王是一介武夫,而亲王王妃是威玛王公之女,精明能干,她认为国王已宣布退位,而自己的丈夫没有希望继承王位,所以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登基,由她摄政,以维持普鲁士的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