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下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可是为何大明却成为了太监帝国

2020-12-07 12:08:08 作者: 朱元璋立下宦

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 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其中“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明代的宦官虽然不如东汉末年和晚唐时期的宦官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能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

但是,但若论体系之完整、制度之健全、与其他群体关系之复杂、对政治影响之深,非明代宦官莫属。

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最深入的国家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朝廷的一种固定制度。但是明代宦官最开始并没有多少权力,其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明初,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 为了防止太监干预朝政,不准他们识字,并且“不得兼内外文武衔,不得御外臣官服,官无四品,月米一石,衣食于内庭“。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还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时候,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

曾经有一个做镊工的老宦官,服侍了朱元璋几十年,偶然一次说话没注意,谈到了朝政, 立即被朱元璋打发回老家种地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些人防范有多严格。

因为造反起家的朱元璋,他可是亲眼目睹过元末宦官的危害,故而是深刻吸取了教训,下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所以在朱元璋时代,宦官们只能老老实实趴着。

直到靖难之役 ,明成祖登基为帝,宦官正式走上明朝政治舞台。在建文帝时期,依然是秉承着朱元璋的祖制,对宦官极力压制。

但是建文帝毕竟没有朱元璋那样高的权威和政治手段,宫中的太监对其并不像对朱元璋那般畏惧。又愤恨于其对于宦官的压制,所以纷纷投靠燕王朱棣,谋求富贵。

史书记载:“初 ,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故即位后专倚宦官。 ” 所以,等到朱棣夺得天下后,对宦官很是优待,并开始重用宦官。

尤其是朱棣在朝廷文武官员中的势力比较薄弱,他并不相信这些建文帝旧臣,所以更加信任这些只效忠自己家奴,并且利用他们来监视朝中文武。

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内臣不得擅自做主。

于是,明代的宦官悄悄地迈开了问鼎权力巅峰的第一步。朱棣先后派李兴使暹罗(今泰国),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域,王安等督军营,马靖巡视甘肃。

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明成祖朱棣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东厂, 由宦官掌握,“缉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

诚如《明史》所言:“盖明世宦官出使 、专征 、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太祖之制,成祖违之,贻子孙之患。”由此拉开了明代宦官专权的序幕。

等到了宣宗朱瞻基时,鉴于太监文化水平太低,办事非常不便。便采取了一项措施,在宫中设立“内书堂”,教育宦官们读书识字,改太监不识字的祖制,而宦官读书则成为定制。

从此以后,明代内宫宦官“始通文墨,司礼、掌印之下,则秉笔太监为重“。因为秉笔太监按照内阁票拟字样用朱笔批文,开始参与到军国大事之中。

等到了明朝第一败家子英宗朱祁镇时期,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开始握有典兵之权,宦官势力进入第一个高峰期。

因为宣宗的暴毙早逝,导致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故而其对于朝夕陪伴自己的太监王振非常信任。几乎是言听计从,尊称其为“王先生”,让其入掌司礼监。

而王振依仗皇帝宠信,开始嚣张跋扈,卖官鬻爵,诛杀功臣,若是仅仅这样,对国家虽有伤害,却不会伤筋动骨。

但是,没想到王振虽然是个太监,却有着”崇高“的追求,为了能够名垂千古,他极力鼓动英宗御驾亲征瓦剌,结果最终酿成了“土木堡之变”,明王朝开始从兴盛走向衰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