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为何突然改变计划攻打北汉?他要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负责?

2020-12-09 22:31:07 作者: 宋太祖为何突

北宋尽管是我国前史上面积最小的大一统华夏王朝,但也根本算是一致了华夏区域,南边区域以及北方的一部分。

其间太祖皇帝可谓是厥功至伟,除了他的弟弟太宗皇帝年代消亡的北汉,屈服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之外,都是太祖皇帝十余年身经百战扩展的疆域。

太祖的扩张一致战略来源于闻名的“雪夜定策”,咱们能够用一个简略的词语归纳这个国策——先南后北。可就在968年,969年,赵匡胤忽然改动方案,抛弃先南后北,接连攻击北汉。

可是,适得其反,宋太祖赵匡胤接连攻击北汉却接连失利,这也极大地阻挠了太祖皇帝的一致方案。赵匡胤为何忽然改动方案,接连两次的失利来源于他的过错吗?

1.机不行失,拔除心病

为何宋太祖赵匡胤会忽然调转枪口,改动大宋军事的根本国策呢?我把原因归结为八个字:机不行失,拔除心病。

咱们先来看看机不行失:此刻恰逢北汉的国主刘钧逝世,本来就依靠辽国,内政不稳的北汉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战役是国家机器工作的表现,现在北汉这台国家机器现已冒烟了,谁都想给踹上两脚。

一起,当年赵匡胤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和北汉国主刘钧有着一个互不侵犯公约,现在刘钧死了,赵匡胤当然能够默许公约没了,这样一来出动戎行北汉的另一大限制也没有了。

一起,此刻的大宋刚刚平定了后蜀,后蜀这个割据政权其他没有,钱却是挺多的。本来国库空空的大宋这个时分富起来了,已然富起来了,咱就能够打一场殷实仗,远征北汉的本钱问题也处理了。

然后咱们再来看看为何还有拔除心病这一原因。

假如说,赵匡胤当上皇帝就等于走上了人生的终极巅峰。而在荣登大宝之前,赵匡胤的人生巅峰无疑便是获得了周世宗柴荣的欣赏。

赵匡胤作为周世宗柴荣手上的重臣,大将,不仅是目击者,更是随同周世宗柴荣出征的亲历者,他亲眼看着周世宗一步一步走向攻灭北汉,克复燕云十六州的成功,又眼睁睁地看着周世宗柴荣前功尽弃,天妒英才,病故途中。

如此前功尽弃的挫折感,也必定深深刻在赵匡胤的心中。

更重要的是,一旦赵匡胤克复北汉,就意味着从成果上逾越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周世宗柴荣,这相同也是赵匡胤一向巴望完成的工作。

2.御驾亲征,势在必得

咱们前面说过在968年,969年,北宋接连攻北汉。在968年,北宋戎行一度攻击北汉国都太原十多天,但终究由于预备缺乏,辽国戎行来援,只能撤离,无功而返。

咱们要点讲公元969年的这一次战役,由于这一次,宋太祖赵匡胤御驾亲征,大宋禁军精锐尽出,宋太祖赵匡胤和整个大宋朝廷对拿下太原都是势在必得。

咱们要知道,尽管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武将皇帝,可是在他十六年的执政中,赵匡胤简直不会御驾亲征。征后蜀,他差遣王全斌,崔彦进;征后唐,曹彬是前哨主将;灭荆南,主帅则是慕容延钊和李处耘。

而在公元969年的这一次征北汉战役中,赵匡胤挑选御驾亲征,由此可见赵匡胤对这场战役的注重程度和势在必得的决计。

3.围点打援,战略完美

赵匡胤不愧是武将皇帝,军事素质很高。在这次的战役前,宋太祖就做好的完好的军事预备:围点打援,隔绝契丹人的帮助北汉的戎行。

在镇州和定州,宋军以逸待劳,顺畅匿伏,成功打败辽军的援军;而在太原北部的阳曲县,宋军再度成功打败另一路辽军,完全断绝了辽军的两支援军对北汉的拯救。

在攻城方面,宋太宗的战略也可谓完美。

首要,赵匡胤采取了一个咱们十分了解的战略:不分东西南北,不分主攻,悉数都是主攻。宋军凭借强壮的军事优势,在太原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悉数驻守戎行,完全断绝了城内的期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