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宋朝军队到底“能不能”打?

2020-12-11 20:54:06 作者: 理性讨论:宋

归纳前面史实能够看出,两宋在防护战中的体现仍是可圈可点的,但主动反击的战役,战绩就十分惨白了。这是为什么呢?

折磨了两宋几百年的邻居们

史学家们给出了比如“招刺太滥,拣选不实,军法废弛,军政迂腐,军纪损坏,对马队建造的小看,以文制武,兵权涣散”等许多原因。南宋理宗朝的吕中,在《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国势论》中剖析以为:

汉唐多内难而无外患,本朝无内患而有外忧者,国势之有强弱也....国势之所以不若汉唐者,则有由矣;

盖我朝北不得幽冀,则河北不可都,西不得宁夏,则关中不可都,不得已而都汴梁之地,恃兵以为强,通漕以为利,此国势之弱一也。

北宋马队

北宋与边疆民族在马队力气上的差异,是其很难获得较大军事成果的原因。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战场,马队以其行程远、速度快、机动性强,适宜于平原原野的长途作战等优势,充当着首要突击力气。

虽然北宋初就有了运用火器的记载,但面临如狼如虎的北方游牧民族马队,远不足以构成碾压性的杀伤。“马者,兵之用,国之所恃以为险者也。有国以来,未尝无马,国多马则强,少马则弱。”

不过,虽然北宋立国之初就失去了长城天险,但西部广阔区域的党项、吐蕃等族涣散而居,尚没有构成独立的政治力气。

假如用心运营河湟、河西、河套、银川平原,甚至鄂尔多斯高原都有丰美广阔的草场,完全能够组成与契丹抗衡的马队部队。当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其地宜马,唐置八监,牧马三十万匹。以安西都护府羁縻西域三十六国。唐之军、镇、监、务,三百余城,常以我国兵更戍,而凉州置使节度之。

电影《敦煌》中的西夏戎行

高山峻谷,我师便于驻队,贼虽勇猛,甲马厚重,终不能驰突;

我据嵯峨之险,占关辅之势,贼虽强捍,不能据我尺度地。

吴玠石像

宋蒙战役期间,宋军发明了以“串楼”抵挡蒙古军的火炮,以山城寨堡抵挡蒙古铁骑的战术,获得了黄州、安丰大捷和垂钓城保卫战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水军也在两军作战中,给予了很大的助力,会集体现在声援环节。

1237年史嵩之从鄂州援光州、陈从建康遏和州、赵葵从扬州趋淮西之役;

1240年孟珙从荆襄援夔之役;

1244年吕文德声援寿春之役;

1259年吕文德自长江中游声援重庆、合州之役等等。

宋朝的水军用船

所以,单纯地说“宋军不能打”,并不谨慎。至少在防护战范畴,仍是颇有建树的,全盘否定是不合适的。

之所以许多人以为“宋军不能打”,首要是因为:

金灭北宋和元灭南宋,都是短时刻的击退战,两宋戎行的体现难以让人服气;

两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和蒙元的往来中,常扮演请求、赔款、苟且、让步等耻辱的人物(比如交纳“岁币”、“称侄”等);

两宋的防护战,都是对侵略者深化国境的反抗,“反推”成功的战例寥寥无几。

文章收尾,我忽然想到了一句广告词: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卫。

惋惜的是,关于西部区域,北宋根本采纳的是抛弃方针。太祖不勤远略,如灵夏、河西,皆因其酋豪,许之世袭。环州董遵诲、西山郭进、关南李汉超,皆优其禄赐,宽其文法。诸将财力丰而威令行,特务精审,吏士用命,故能以十五万人而获百万之用。

坦白说,与汉唐统治者比较,两宋缺少开拓进取的精力。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八十位西方历史学家执笔撰写的《国际历史地图集》曾指出:“宋比唐的国际主义为少,对外部国际常常采纳防备和猜忌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