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原之战:李世民惨遭失败,唐军损失过半,原因何在?

2020-12-13 10:27:27 作者: 浅水原之战:

帝制时代两千余年,论军事才能,尤其是统帅大军团作战之才能,刘裕、柴荣、李世民、成吉思汗、朱元璋、朱棣、康熙必定是榜首队伍。其间,李世民、朱元璋平起平坐,同享,主席曾点评:“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可知,李世民不是一般人,军事指挥水平十分高。

名将并非一日养成,李世民军事才调高,但并不是没有失利时分。618年,李世民亲率刘弘基、柴绍、丘行恭、李安远、慕容罗睺、张长逊等8位行军大总管出征,麾下精锐近十万,阵型十分奢华。谁知,泾州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军团惨遭败绩,戎马丢失过半,断交逃回长安。《资治通鉴》载:“唐八总管之兵皆败,士卒死十之五六,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等均战死。”

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参加群雄逐鹿。同年十二月,李渊军团攫取长安,不久便废掉隋朝傀儡皇帝杨侑,树立大唐王朝。李渊起兵时,天下大乱,要处理的对手十分多,其间要挟最大的便是坐落陇右一带的薛举集团。此刻,薛举麾下精兵30余万,建国“西秦”,独霸陇右。

薛举建国“西秦”后,马上联络北方突厥、梁师都,从西面、北面要挟唐朝国都安全。消除西部危险,唐军才有或许东征洛阳,抢夺全国政权,不然将会被多面夹攻,帝国难免夭亡。所以,李渊决议派兵出征,消除薛举集团,聆听陇右,免除东征华夏之忧。

618年6月,李渊派李世民率8位总管,近十万戎马出征。李世民、薛举,都是一代豪杰,军事水平都很高,一场大战不行避免。

李世民刚从长安动身,薛举就现已攻击泾州,并派兵朝关中行进,直接要挟唐朝中心统治区。如此,李世民只好加速行军速度,赶往前哨。7月,薛举军团攻击高墌城(陕西长武县),将唐军主力围困在城内。此刻,李世民就在城中,两边主力对决,十分精彩。

薛举麾下秦军骁勇善战,尤其是马队,更是剽悍无比,势不行挡。李世民一向战术风格,便是不与强敌直接决战,而是深沟高垒,据守不出,一起派出精兵去袭扰对手粮道,渐渐消磨敌军锐气,然后再决战,一战定乾坤。所以,薛举前来应战,李世民切断大门,与对手打消耗战。

可是,唐军没能坚持住,提早与秦军在郊外浅水原对决。此战,唐军惨遭败绩,阵亡将士数万人,戎马丢失过半,李世民断交逃回长安,高墌城凹陷。薛举乘胜追击,预备直取长安,惋惜忽然病逝,秦军回来。

李世民首战浅水原,唐军惨遭败绩,丢失戎马过半,这是李世民军事生计中最大败绩,若非薛举忽然病逝,唐朝很或许夭亡。那么,被誉为“天策大将”的李世民为何会失利呢?对此,许多人以为,是刘文静遵从殷开山主张,私行出动军队,不听指挥,才惨遭失利。

《资治通鉴》记载:“殷开山言秦王有疾,薛举必定小看我等,所以宜夸耀武力以威镇之。所以将兵营陈于高墌城西南,列阵示威,乃至未加防护。”最终惨遭失利。也便是说,刘文静不遵从指挥,私行出城决战,才导致惨败。

那么,现实果真如此吗?笔者以为,李世民就算没清晰赞同,也是默许刘文静采纳军事行动。很简单,刘文静只是唐军将领,若是没有李世赞同或默许,他怎敢率主力出去与薛举决战呢?要知道,唐军战死十分之五六,意味着浅水原之战规划十分大,两边都是主力聚集。如此大规划用兵,没有前哨主帅李世民赞同,是不行想象的。

浅水原之战后,李世民回到长安,再次出征时,仍然带着刘文静。试想,若刘文静私自出动军队,违反李世民:“薛举孤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应战,慎勿应也。待吾疾愈,为君等破之。”的劝诫,必定会被重罚,怎能再次出征呢?再则,浅水原战胜后只是两个月,李世民就再次挂帅出征,若真是病重,怎会那么快就康复,且能挂帅出征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