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碗何愁不上升,书画家徐渭的饮茶生活

2020-12-14 15:15:17 作者: 七碗何愁不上

现现在要想知道虎丘茶的神韵,也只能通过茶诗来体会了。讲完了虎丘茶史,咱们来看正文。

一二两句,讲的是喝茶。唐宋的干流是蒸青团饼茶。明代洪武年间废团改散,开端盛行蒸青散茶。再往后开展,蒸青绿茶又向着烘青绿茶与炒青绿茶演进。

徐渭身处明代中期,这儿讲到的“妙烘蒸”便可看作制茶工艺演化的痕迹了。虎丘这样的好茶,滋味定是不一般。喝下去,布衣之交是“何愁不上升”了。为何是“七碗”呢?布衣之交是遭到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的影响。这首茶诗中的精彩桥段,即讲从一碗、二碗连饮至七碗的兴趣与境地。其间“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更是茶诗中的千古名句。尔后,“七碗”也就成为茶诗创造中的一种特定表述办法了。

三四两句,讲的是藏茶。茶叶虽好,却也柔嫩。既会蜕变,也易串味儿。古人一没有抽真空的设备,二短少冰箱冰柜,存储茶叶布衣之交要有一番秘法。《茶经·二之具》中有一种“育”,就是专门用于保存茶叶的茶用具。它的首要原理就是使用煻煨的温度去除茶叶中的水分,以到达避免茶叶蜕变的作用。

江南地区传统的茶叶保存办法,一般是将细嫩绿茶包在布袋或牛皮纸中,然后放入底层铺有块状生石灰的缸中密封储藏。因为生石灰具有很强的吸水性,与茶叶一起保存,既能吸收茶叶本身的部分水分,又能去除储藏环境中的水分,使细嫩绿茶处于一个十分枯燥的环境之中。

在将茶叶装入石灰缸后,需每隔10至15天检查石灰的状况,假如石灰已成细微块状,即标明石灰现已吸水失效,需及时予以互换。一般来说,一年需求互换3至5次。这种传统而特别的储藏办法,十分有利于坚持绿茶的共同质量。坚持枯燥的龙井茶在储藏一年后仍能闪现超卓绿、香高、味醇的特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改过自新新安江水电站时,在遂安县的一处古塔内发掘出一口大缸。考古工作者通过缸的形制和上面的题刻判别,这是一只明代的大缸。他们小心谨慎地翻开密封的缸盖,只见一缸黑乎乎的木炭。起走木炭,再掀起一层薄薄的桃花纸,一股茶香扑鼻而来。满缸的绿茶历经四百年,居然幽香仍旧。

古人保存茶叶的办法,不由让当下爱茶之人咋舌。这首茶诗中的“青箬旧封”正是保鲜的战略,而“紫沙新罐”则是存茶的法宝了。请留意,这儿的“紫沙”即现在的“紫砂”。但讲的却不是紫砂壶,而是紫砂罐。依据考古发现,宜兴陶业已有6000年的前史。通过历代文物普查,宜兴的古窑址遍及山区,仅南山北麓绵绵1500米的范围内,就有隋唐、五代窑9处,宋元窑20处,明清窑60多处。这些古窑址的发现,都证明宜兴制陶业不只前史悠长,并且绵延不断。

但要留意的是,宜兴的制陶业并非只做紫砂壶,像水缸之类,也都包括在内。所以,坐落紫砂之都丁蜀镇上的这座博物馆,就叫“陶瓷博物馆”,而非“紫砂博物馆”。紫砂尽管知名,却不能以偏概全,埋没了宜兴悠长而丰厚的制陶业。

紫砂的透气性杰出,造型亦可多变,因而是制造存茶罐的上佳质料。现在也有紫砂茶叶罐,十分适合存茶,仅仅价格不菲,下手时要稳重。

最终四句,讲的是高雅。梅花三弄,是古琴名曲。此刻呈现,自也凸明显一份高雅与沉着。茶与花、画、琴、香等,一起被视为雅物文玩。现现在的日本茶道中,还保存有观画、赏花、鉴器等多个流程,亦可视作茶与其他雅事的结合。后半句的“灺”,音同“谢”,是残烛的别称。接着的“彤管”,是毛笔的雅称。至于“玉壶冰”三个字,更已成为经典。清乾隆皇帝终身嗜茶,他在皇家园林中树立过不少茶舍。其间坐落紫禁城建福宫花园内的茶舍,就取名叫“玉壶冰”。至于乾隆这座茶舍的称谓,是否遭到了徐渭这首茶诗的影响,就不能妄加推断了。这样的千古难题,大可留给读者幻想就是了。

行文至此,不由得想到了徐渭的另一首茶诗《茗山篇》。因为篇幅有限,不能细细拆解,仅录原文如下:

知君元嗜茗,欲傍茗山家。

入涧遥尝水,先春试摘芽。

方屏午梦转,小阁夜香赊。

独啜无人伴,寒梅一树花。

《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描绘的是深夜在清风弛缓的书房的喝茶之趣。《茗山篇》,记叙的是波澜不惊的茶山日子。喝茶时的兴趣,真的与财富多少无关,只与心里的安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