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镇原玉山寺石窟调查研究

2020-12-15 00:04:13 作者: 甘肃镇原玉山

玉山寺石窟的主尊造像均已不存,无法得知原貌,但从雕塑的82尊小像看,它们皆为半圆雕及石胎彩塑造像为主。造像有佛、菩萨、天王、力士、比丘、化生童子、供养人、罗汉、六臂观音、六臂力士等。造像均姿容秀美,面庞慈祥,神态庄重,衣纹归纳简练,衣饰华美,给人以古拙高雅之感。天王、力士用夸大办法,着重肌肉的雄健和力度,面部神态露牙睁目、猛勇坚毅,给人一种奇特的威力。把天王像结合实际人物的特征,以古代将士为蓝本,发明了佛的护法神,反映了陇东石窟艺术的特征。供养人像是了解其时社会布景、日子风俗、人物服饰准则的。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打破传统造像布局,将供养人与佛、菩萨摆在平等方位。阐明在其时的造像中,已不像前代那样将佛与菩萨置于登峰造极的位置,而是妄图进一步阐明供养人只需虔诚敬佛,也是能够登上天国宝座。尤其是3窟左右壁浅龛里的佛、菩萨、罗汉等后期加塑的泥衣部分掉落,显露造像的原雕衣纹,以阴刻为主,办法与合水平定川宋代莲花寺石窟、[5]金代安靖寺石窟[6]里的造像风格较类似。

玉山寺石窟2窟正壁坛基上供奉的应当是三佛。在前期释教造像中,方座左、右有二狮子者为狮子座。狮子座,是国王、皇帝或佛宝座的固定造型和专门称谓。但就释教而言,狮子座即为佛座。该窟造像体裁内容,应当为十方三世佛。正壁为曩昔、现在、未来三世佛,东、西两壁为十方佛;正壁中心的束腰须弥座及束腰部的两负重力士与华池金代双塔寺出土的阿弥陀佛石雕坐像的须弥座及束腰部的力士彻底相同,[7]也与合水博物收藏的蒿嘴铺乡出土的金代石刻造像底座非常类似;正壁低台基壁面上浮雕的供桌腿与合水李家庄石窟3窟供桌非常挨近。3窟东西两壁浅龛的天王、力士体裁,与四川大足宝顶山石刻第2龛宋代护法神像风格类似,[8]均立式,戴铠甲,个个面目狰狞,各有特征。4窟正壁中心的束腰须弥座与合水博物收藏的吉岘乡出土的金代石刻造像底座彻底类似,属典型的金代造像风格;东西两壁第二层龛依据体裁风格剖析为十殿阎罗,虽面庞模糊不清,但隐约可见其神态各异。这十位阎罗已是汉化形象,其造像均为古代官员形象,是释教的汉化神灵。像这种体裁在宋金石窟造像中较为常见。如大足宝顶山第20龛、[9]山西晋城青莲寺地藏阁均塑有宋代地藏王菩萨及十殿阎罗,[10]这些都是我国释教所说的十个主管阴间的阎王总称,这一说法始于唐末。阎王,又作阎罗、阎罗王。阎罗本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办理阴间之王,在印度古诗集《梨俱吠陀》中即已呈现。释教吸收这种说法,称其为阴间的阴间之主。释教传入我国今后,他们就演化成掌管人世善恶的主宰了。传说地藏菩萨统领十殿阎罗,掌管人世存亡轮回,与我国道教所尊的东岳大帝性质相同。

玉山寺石窟及其茹河流域的十几处石窟,是北石窟寺造像艺术的连续。北石窟寺始建于北魏,昌盛至唐代,在宋金时期逐步失掉之前开窟造像的盛况,发愿造像的信徒不多,石窟艺术也罕见新意。现存宋代开凿的窟龛仅有第35和165窟明窗两壁的十八罗汉造像,还留下了许多宋金时期的碑文和游人题记30余方。[11]而在北石窟寺向西的茹河流域开端挑选有利地势开凿石窟,如玉山寺石窟距其只要5公里,顺次向西还有洛阳寺石窟、大咀石窟、朱家川石窟、龙爪寺石窟、万佛洞石窟、石梵宇石窟、石空寺石窟及永乐寺石窟等等。还有在茹河流域出土的许多唐、宋、金及明代的金石释教造像,也都是北石窟寺释教造像艺术的连续。

注释:

[1]李凇.陕西古代释教美术[M].西安:陕西公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臧全红,董广强.甘肃省合水县几处晚期石窟查询简报[J].敦煌研讨,2009(5).

[3]王洁.敦煌前期覆斗顶窟方式初探[J].敦煌研讨,2008(3).

[4]赵声良.艺苑珍宝:莫高窟岩画与彩塑[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5]孙晓峰,臧全红.甘肃省合水县莲花寺石窟查询简报[J].敦煌研讨,2011(3).

[6]董广强,魏文斌.甘肃省合水县安靖寺石窟查询简报[J].敦煌研讨,2010(4).

[7] 李红雄.庆阳古寺名山.双塔寺[M].兰州:甘肃文明出版社,2003.

[8]刘持久,胡文和,李永翘.大足石刻研讨[M].四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