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第八集《融合》播出,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大幕就此拉开

2020-12-17 12:57:12 作者: 纪录片《中国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在纪录片《我国》第八集《交融》中,深受汉文明熏陶的北魏第七任皇帝拓跋宏,带领自己的民族鲜卑族,自动建议革新,融入汉文明。他以健勇无畏的开辟、以前瞻立异的抱负,重启我国北方大地新的活力,拉开了民族交融汹涌澎湃的大幕。

十二月17日晚19:30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明联合出品的大型前史文明纪录片《我国》第八集《交融》,即将在芒果TV、湖南卫视播出。

自幼习儒,坚决汉化

因为北魏“子贵母死”的准则,拓跋宏自幼便由冯太后抚育。冯太后视拓跋宏为己出,倾注全力培育。她以为汉化才是保护国家国泰民安的仅有出路,所以组织拓跋宏从小学习儒家经典,拓跋宏的心中自幼被播下汉化的种子。但北魏的鲜卑贵族却无法忍受权利被切割,与汉人重臣抵触剧烈。汉化并不简单。

但拓跋宏不会抛弃。他为了推进汉化下诏消除前辈沿用多年的习气,制止同姓成婚;为了束缚鲜卑贵族的贪赃掠取,定时给官员发放俸禄;为了充盈国库,推广“均田令”和“三长制”,使农人从头分得土地。尽管这些政令遭到了鲜卑贵族的剧烈对立,但为了让北魏壮大为真实的“神州上国”,拓跋宏和支撑他的冯太后义无反顾。

太后薨逝,迁都洛阳

公元 490 年,冯太后逝世。她是拓跋宏最接近的人,是他生长路上的指引者和守护者,更是北魏革新的灯塔。她的离世,对趾高气扬的拓跋宏来说,是支柱的轰塌。为了吊唁冯太后,拓跋宏中止庆祝活动和车马仪仗,不准酒色,朝夕食粥。这样的行为也昭告着全国:鲜卑人创建的王朝,将以华夏的礼教作为立国之本。

拓跋宏的心中,一个远见卓识的大计正在构建。为了使民族更好地汉化,拓跋宏以为,北魏国都必须由现在偏远阻塞的平城南迁至华夏文明稠密的洛阳。但这一方案必然会遭到对立。为此,拓跋宏昭告群臣将班师讨伐南朝。他令太子留守平城,自己亲率百万大军和文武群臣,南征萧齐政权。南下讨伐是幌子,迁都洛阳才是意图。行军苦旅中,绵绵阴雨让习气干爽气候的兵将叫苦连天,通过一个多月,他们才总算抵达洛阳。饱尝翻山越岭摧残的大臣们纷繁劝谏拓跋宏抛弃南征。拓跋宏顺势让大臣在持续南下和迁都洛阳中做挑选,身心疲乏的群臣终究选了后者。迁都洛阳,大势已定。

全面汉化,“复礼万国”

北魏的迁入,让荒废多年的洛阳城,重获活力。但文明的抵触也尤为显着,为了深度融入汉文明,拓跋宏下诏要求一切鲜卑人服饰、发饰与汉人一致;将汉语作为“正音”,要求朝臣一概运用汉语,朝中说鲜卑语的官员马上革职;他诏令设立国子学、太学,建四门小学,来教授礼乐文明;他发挥婚姻道德的社会效果,组织拓跋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通过联婚的方法让两族血脉相融。

为了完结真实意义上的交融,拓跋宏奔走不断。他平定暴乱,赐死被保守贵族唆使密议叛变的太子;自迁都洛阳后,更是建议屡次南征。在拓跋宏的政权下,北魏勃发出了新的气候和格式,而以汉文明为主体并吸收了各族文明的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甚至整个亚洲的文明中心。拓跋宏一次次推进汉化革新,便是为了离他终身所神往的华夏风仪更近一点。但前史却没有留给他太多时刻,33岁的拓跋宏在南征回来洛阳的途中逝世。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