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男人为何爱赏花戴花:是百官履行的礼仪

2020-12-17 12:57:40 作者: 宋朝男人为何

宋代无名氏《鹧鸪天·上元》词云:“日暮迎祥对御回,宫花载路锦成堆。天津桥畔鞭声过,宣德楼前扇影开。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这首词描绘的是宋徽宗时分首都汴梁元宵节门庭若市的盛况,皇帝与民同乐,大官小吏前呼后拥,老百姓蜂拥而至,人人头上都戴着林林总总的花,一路看去,花团簇拥,光彩耀目,恍若花海。

假如说宋人戴花是一种潮流与时髦,那么承受皇帝恩赐的花,便是一种身份与荣誉。宋真宗东封(到泰山封禅)前夕,别离录用陈尧叟、马知节为东京(首都)留守和大内都巡检使。封官结束,宋真宗把他俩留在宫中宴饮道贺,君臣三人头戴艳丽的牡丹,喝到快乐处,宋真宗从自己头上取下一朵最贵重的牡丹,亲自为陈尧叟戴上,让陈尧叟感激涕零。宴罢出宫,一阵风扑面而来,吹落了一片花瓣,陈尧叟急忙叫随从捡起,小心谨慎地揣进怀里,还说:“此乃官家所赐,不行弃之”,慎重之情,溢于言表。

关于官方来说,戴花是上下级之间联络感情的方法,更是一种礼仪,凡圣节庆寿、立春入贺、闻喜赐宴、祭祀六合先人之类的活动中,人人皆戴宫花。《宋史·礼》记载:“前二刻,御史台、东上阁门催班,群官戴花北向立,内侍进班齐牌,皇帝诣集英殿,百官谢花再拜”,皇帝招集朝会,戴花是百官有必要实行的程序。

花有生花与像生花之分,生花即时令鲜花,像生花是假花,由绢类织物制造而成。宫花归于像生花一类,是宫殿特制的恩赐品。什么身份戴什么花,什么等级戴几朵花,都是十分考究、有明文规定的。

不过,像生花再美,毕竟是假花,远不如鲜艳贵重的鲜花受人喜爱。像与王公大臣谈心说话、宫中举办“垂钓宴”(皇帝牵头安排的文娱活动)等场合,皇帝赐予的,大都是鲜花,并且身份越显贵,赐予的鲜花也越宝贵。但是,宝贵鲜花可贵,在运送京城的过程中又有保鲜等一系列问题,这让其时的人们伤透了脑筋。

宋真宗年代,洛阳牡丹闻名遐迩,姚黄、魏紫等牡丹珍品更是冠绝一时。但洛阳距京城两百多公里,以其时骡马帆舟等落后的运送条件,要把那些牡丹极品无缺地送到京城,几乎是不行能完结的使命。为此,洛阳留守们想尽了方法。比方,为了避免花瓣坠落,并做到保湿不干,他们把花放置于竹笼,在花的周围塞满了淡绿的菜叶;为了确保枝茎的安定,他们发明晰“蜡封花蒂”的方法,即用蜡封好花蒂,花可数日不落;为了抢时间,他们还要求送花府校快马加鞭,昼夜兼程,以“特快专递”方法送达京城,以博帝王一笑。虽然仅仅一朵小花,却实在是一个艰苦卓绝的使命。套用小杜的名句,那真是“一骑红尘君王笑,无人知是牡丹来”。

宋人爱花戴花之习,从官方层面来说,除了必定的文明喜好和笼络人心的要素之外,主要是寻求豪华和贪图享乐的体现。什么叫奢华?用最浅显的话说,便是不计其数老百姓废寝忘食地劳动,也只能供他们顷刻的欢娱、瞬间的消遣,这便是奢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陆放翁的诗句,浓浓的烦恼,反映着民间的疾苦,流泻出心底的愤恨。假如他们能少一些奢华和荒淫,那叫卖声或许不至于如此悲苦吧?因为统治者穷奢极侈,荒淫无度,然后导致了“靖康之耻”,国都被占,皇帝被俘,从前光辉于世的大宋王朝就像一朵行将凋零的花相同,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终究走向了衰落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