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2021-01-03 23:22:16 作者: 古人讲“五子

“五子及第”,是一句撒播甚广的谚语,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前史了。

明朝出土文物中,就曾发现过形态万千、涵义多样的“五子及第”铜镜。一起,民间也有张挂“五子及第图”的风俗。

那么什么是五子及第呢?“五子”又是指什么呢?“及第”代指封建社会中,参与科举考试的举子被选取。从这一点可以推断出,“五子”应该是五个儿子或男人。

因为在其时社会只要男人,才有资历参与科举取士。据史料记载“五子及第”,出自《宋史·窦仪传》。说的是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一个名为窦禹钧的人。

窦禹钧有五个非常优异的儿子,在科举考试中先后及第及第。《三字经》中也曾记载:“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一、五子及第的夸姣涵义

每个爸爸妈妈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长进,这种主意可以说从古至今从未改动。在封建社会,布衣子弟想要高人一等,仅有的办法便是参与科学考试。

假如可以在考试后被选取,那么就有了当官的筹码。所以古代学子的终极抱负,便是可以考中进士。

唐代诗人孟郊终身崎岖,可是在蟾宫折桂之后,却也风光过一阵子。他在《及第后》一诗中写道:“旧日肮脏缺乏夸,今朝放纵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及第”对古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便是可以在科举考试中令人惊人。可是真实可以考中进士的人却屈指可数。

在其时社会中,可以蟾宫折桂,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工作。所以人们为了可以及第成功,都会对“五子及第”特别崇拜。

“五子及第”既是一句谚语,一起也是古人的夸姣愿望。在古代社会人们会将,那些德才兼备或在某方面有所成果的人,并称为“三杰”、“五子”、“七子”。

依照现代人的说法这些人,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前史上有名的“汉初三杰”, “五子良将”、“建安七子”,便是将其时有成果的人。

“五子及第”则指的是一门五子,都在科举考试中蟾宫折桂,他们便是燕山府窦禹钧的五个儿子。

二、五子及第背面的故事

“五子及第”的故事,发生在五代十国,其时后周燕山府有一户窦姓宗族。这家的主人叫窦禹钧,但人们习惯性的称他为窦燕山。

作为一个赋有的商人,他从前也是利欲熏心,因而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工作。

有一日窦燕山梦见了自己的父亲,骂他心术不正、品行不端,假如继续下去,就会射中无子,只要多行善事才干绝处逢生。

听闻此言之后的窦燕山,下定决心做一个好人,所以他常常做善事、修祠堂,终究他的美名四处颂扬。

后来窦燕山生了五个儿子,可以说这五子不只品行端正,而且都具有聪明过人的智慧。

通过不懈的尽力,总算在科举考试中,呈现了五子及第的大好局面。一门五子皆蟾宫折桂,在其时社会被传为了一段美谈。

窦仪官至北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窦俨历仕汉、周,宋初任礼部侍郎;窦侃曾任宋起居郎;窦偁入宋下一任左谏议大夫;窦僖曾任宋左补阙。

可以说窦燕山的五个儿子,每一个都是罕见的人才。

《宋史》中有窦禹钧长子窦仪列传,书中曾记载,窦仪年少便凭仗才调而出名。北宋树立后窦仪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逝世后被追赠右仆射,成为了一代北宋名臣。

他们的故事不断被颂扬,终究五子及第,成为了很多古代学子内心中的夸姣期望。

史书记载:“仪学识优博,风姿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及第。”。因为这五子相继进士及第,因而逐步演变为对科举考试的一种期许。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