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红色记忆”:揭开13号信箱神秘面纱

2020-09-24 14:00:05 作者: 莱芜“红色记

亓先生顶着烈日带我沿巡逻通道走下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还帮我请来了朝阳村党支部书记田先生。田先生印象最深的就是13号信箱建设初期的民风淳朴。当时负责施工的单位是泰建公司,工人分为三部分,共有四五十人。分别负责起石头、运石头和垒墙。这些施工人员干活到了下班点,随手把工具一扔,第二天来接着干,工具从来没丢过。有一次负责运钞的车因为装得太满,有一麻袋钱从车上掉下来,村民看到了,没有一个去抢。

虽然民风淳朴,但关系金库的事无小事,安全始终排在第一位。13号信箱有3米高的围墙,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大门为八字形铁制厚门(现已改造),门口有武警站岗,24小时荷枪实弹轮流值班。站岗的武警每月换一拨人。警备车走过,值班战士会在第一时间将车轮痕迹擦拭干净。

为了进一步了解金库内部的情况,8月13日下午,我在莱芜区政协有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访了13号信箱原警卫排排长周先生。周先生是13号信箱最后一位警卫排排长,他的女儿在院内长大,一家人对13号信箱感情深厚。据周先生回忆,偌大的金库里装满黄金和钱币,钱币为多。面值大的钱币用特质木箱储藏,面值小的钱币用特质纸箱储藏。木箱和纸箱整齐叠放,高至屋顶。战备金库储藏了当时山东省内几乎全部的黄金和钱币,以备战争之需。所幸这些物资最终没有派上用场。1993年,因为交通不方便和安全系数达不到(其他金库设在地下),13号信箱撤走。在13号信箱工作的那些年,周先生印象最深的是处理残破纸币。一开始是战士们手工来处理,后来有了粉碎机,粉碎速度加快,战士们不再那么辛苦。

至此,13号信箱的神秘面纱基本被揭开。毋庸置疑,在备战备荒的年代,13号信箱为共和国国防事业以及山东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今,13号信箱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的痕迹还在,它给莱芜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了太多的光荣、太多的珍藏和太多的记忆。这红色记忆,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告诫我们,人事有代谢,传承无绝期。老一代人把历史的真实交付给我们,我们有责任用真实还原历史,传承给下一代,把那段岁月与我们当下的生活连接到一起,使我们眼中的历史变得立体、真实、可靠,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