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红色记忆”:揭开13号信箱神秘面纱

2020-09-24 14:00:05 作者: 莱芜“红色记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

13号信箱是上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山东小三线建在莱芜南部山区的战备金库,是莱芜红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已出版的莱芜史料中没有相关记载,民间也没有任何文字材料。受莱芜区政协委托,我对13号信箱进行了寻访。

根据山东省小三线纪念馆工作人员卢女士讲述,目前他们没有获取13号信箱老员工的信息,也没有找到能够提供有价值线索的知情人,但是在搜集15号信箱(山东朝阳修配厂,为小三线建设时期的军工企业)资料时,曾经有一位老员工提到13号信箱。经多方打听,我联系到了这位老员工赵女士(后供职于莱芜邮政局,现已退休)。据她回忆,13号信箱位于牛泉镇南王庄村到田家庄村一带的山洞里,洞口有武警站岗,里面的人从不跟外面打交道,只有省里来组织军民联欢时,看到里面的人出来看电影,但那些人看完电影就走,从不跟外面的人交流,大家都觉得那个地方很神秘。

8月11日,我决定自己驾车去田家庄一带走一走,看一看。开导航输入“泉镇田家庄村”,找不到相关信息,只好来到南王庄村打听。被打听者是南王庄村村干部邵先生。他告诉我,田家庄村已改名为朝阳村。他还记得小时候看到13号信箱建设的情况,就在几年前,他还同13号信箱警卫排排长周先生(现供职于济南市公安局第六看守所)有联系。我记下周先生的联系方式后,按邵先生指的方向顺利找到13号信箱旧址。

巡逻通道铁门金库原貌

13号信箱旧址坐落在牛泉镇朝阳村东面的凤凰岭山下。远看是一家现代企业厂房,围墙齐整,大门破旧,里面有施工人员在作业,院子里堆满了架管、架板、模板、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走进去询问并说明来历,工地负责人亓先生热情带领我进行了实地探访。

据亓先生讲述,13号信箱占地约8.8亩,旧址被他的老板张先生承包。承包者在保留13号信箱原貌的基础上,在院子中间原来是菜地的地方建起了厂房,生产拖拉机配件达十年之久。目前承包者正在对13号信箱进行整修,准备将其改造为文物展示馆,主要展示张先生自己的收藏品。

院内建筑物很多,我提议先看看“金库”。亓先生带我走向院子中央偏东位置紧靠山体的两套平房——原来,金库并不在石洞里。远看,这两套平房跟一般的平房没什么两样:一套为7间北屋,约长23米,宽7米,门口向南,门口处有防水台,大约2米见方;南面一套为10间东屋,约长35米,宽10米,门口朝西,有两个大门。近看,立刻就会发现它的与众不同:这两套平房都装有又厚又结实的绿皮铁门,绿皮在阳光下熠熠闪光,虽然有的地方已掉色,锈迹斑斑,但丝毫遮不住它曾经的庄重和威严。铁门厚约20厘米,门上的特制防盗锁特别醒目。据亓先生说(后经警卫排排长周先生证实),防盗门原来有三层(现改为一层),外面两层门的钥匙由驻地银行工作人员掌管,最里面一层门的钥匙,由省行工作人员掌管,只有三把钥匙同时使用才能把门打开。金库内部空荡荡的,只有两名工人正站在梯子上往墙壁上刷乳胶漆。

我问亓先生金库里面当时是什么样,亓先生说金库里面一般人都没见过,具体得问金库工作人员。

从金库出来,亓先生指着院子最南面的两层楼房说,那是当年的武警休息室,每层有7间,北屋。从金库往北走,靠近大门的地方是接待室,为5间套房。接待室北面是中国人民银行驻地办公室(原为平房,现改为二层楼房),为2套2间连体套房,每套约长6米,宽5.3米。办公室东北侧是密集的小石洞,最大的洞口约2米高,1米宽,洞深六七米。这些石洞又小又潮,根本不可能如外面老百姓所说,用来储备战备物资。民间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种说法有利于金库的保密工作,是故意“以讹传讹”;二是金库戒备森严,工作人员纪律性强,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石洞上面是巡逻通道,沿30多层的石阶至山半腰,顺着围墙内侧通向山顶,总长约1公里,沿途臭石(当地一种特有的石头)铺地,柏树成林,漫步其中,眼前浮现的全是武警荷枪实弹巡逻的情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