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4例入选!一起看看他们的暖心故事吧

2020-09-20 18:39:29 作者: 湖州4例入选

诚信,渗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里

它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

诚信,让湖州更加美好

因为你诚信的样子

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9月19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青团浙江省委共同推出的2020年“最美诚信浙江人”正式揭晓, 湖州4例入选。

无论是坚守“一元修车摊”36年的施献荣、朱水银夫妇,还是半个世纪风雨无阻的广播宣讲员王金法,不管是用无悔青春实现司法为民初心的章春燕,又或者是身残志坚、用诚信经营回报社会的唐春洪,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那一段段暖心故事,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份温暖的传递,激励你我诚信前行。

一元修车摊

一摆就是36年

在湖城高富路附近的一个弄堂里,施献荣和妻子朱水银的修车摊几乎无人不知。因为充气免费、修理小故障只收一元修理费,大伙儿都亲切的称呼他们是“一元修车摊”。

这个摊子,施献荣一摆就是36年来。如今,的他手艺越来越精湛,可收费却依然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老人、孩子、残疾人过来修车,只要不更换大配件,就不收钱;能修的零配件尽量不换新的;修理小故障只收零件费,不收服务费……

总有人“劝”他们,好涨价了,可是夫妻俩却笑着摆摆手,“一元修车摊”不涨价!

修车本就是小本生意,两人为何要这么做呢?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施献荣先天患有听障的,从小起就受到街坊邻里的帮助的他,默默在心里下定决心:在能力范围内,就要尽力回馈哪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因为担心一早上班或上学的孩子半路上车子抛锚找不到可以修理的地方,36年来,无论寒暑,施献荣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开门。有人自行车坏在了路上,他骑车20分钟赶到现场,修好后只收了零件钱。遇到客人电动车的电瓶坏了,他总会先试着用自家摊位上旧电瓶组装,能用就送给车主,不能用才会帮客人换新的,价格也比市场价便宜一些。这些年来,施献荣夫妇不仅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生计,还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回报社会。

今年春节,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虽然不能上“一线”,可当他看到小区值守点因为缺电无法接取暖机时,他便主动提出让卡点把电源接到自己的车行里,就连电费都是他“包”下的。“家国有难,我很想出一份力,因为听力和语言障碍,不能参加站岗值班。所以我要用这种方式一起参与抗疫工作。”打着手语,他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感动了不少在场的群众。

永不消逝的电波

一讲就是半个世纪

50年,18300多天,两个简单的数字,在常人眼里是一段漫长岁月,但对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广播宣讲员王金法来说,却是每天早、中、晚向农民群众开展广播宣讲的弹指一挥间。

走在织里的大街小巷,只要提到“王金法广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那半个世纪从未间断的广播,被亲切地称为织里上空“永不消逝的电波”。

1969年,年仅22岁的王金法是原织里公社的一名机关干部,当他看到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不了解,就主动申请担任业余广播宣讲员。虽然经历了从一般干部到乡镇主要领导再到退休返聘的工作变化,但是他热爱广播宣讲的热情不减,五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利用覆盖全镇各自然村的广播,向农民宣讲党的政策方针路线、乡镇党委政府决策、法律法规、农技知识,帮助周边邻里解疑释惑、多办实事。

这么多年来,是什么信念和力量支撑王金法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广播宣讲工作中去?用王金法自己的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织里人,是农民的儿子,是人民的公仆,为织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是我一生的追求。”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