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病痛多,自己却分身乏术;家有认知症老人,无奈不懂专业照料
医疗照护成众多家庭“养老负担”
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赤岭路社区“金福”项目的结对帮扶单位南湖医院,安排医护人员给社区植物人家庭每月一次的上门常规体检。受访者 供图
父母病痛多,自己却分身乏术;家有认知症老人,无奈不懂专业照料
医疗照护成众多家庭“养老负担”
独生子女结婚生子,生活刚步入正轨,父母却三天两头住院,让小两口分身乏术;祖孙三代年龄呈“369”模式,一旦家中老人住院,压力却集中在孙辈的头上;对于认知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家庭,熟悉的家人竟成了陌生人,自己却不能专业照料……
随着父母一天天变老,曾经高大的他们,为这个家付出了所有的光和热,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无奈成为家庭的“负担”。高龄老人往往有各种基础疾病傍身,疾病偷走了老人健康的同时,也偷走了他们的记忆甚至尊严。
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多个高龄老人家庭,子女都意识到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希望能有这样的专业机构,让家中老人快乐地享受晚年。
故事一
“上有老下有小”
双独夫妻养老压力大
“小刘,今天能帮我值下班吗?我爸爸生病住院,得抽身去陪他。”“王老师,家里老人住院,小孩暂时在幼儿园里多待会,我忙完手头的事,就过来接他。”9月18日,正在上班的张莉接到家中电话,父亲因病住院了,等不及下班就匆匆离开单位。因为父母身体状况都不好,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今年37岁的张莉和丈夫孙明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一次偶遇,做销售的她与教书的他结识了。两人结婚后,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双方父母也是轮流宠爱着这个小宝贝。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夫妻俩却因为双方父母的多病总是手忙脚乱。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我们给父母买房时,选择了同一个小区,确保了‘一碗汤’的距离。”张莉说,老人的身体若是健康,全家的压力都很小,她和丈夫各自在自己的事业上拼搏,老人也会帮忙照顾小孩。平时,在家炖了一些补品,也方便给老人端过去。在张莉看来,家中四老都有养老金,物质上并不缺乏,而最缺的是精力。“一旦老人生了病,我们的生活就会被打乱。”
张莉说,自己作为单位部门主任,经常要开会、写各种报告,8小时之外的很多时间也耗在工作上,但总归能自己调整好节奏。但家中老人病了,她需要亲力亲为地照顾,“实在忙不过来时,只能请护工。”
问及是否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张莉和孙明都明确反对。“父母养我们长大不容易,想在熟悉的环境下慢慢变老,这也是儿女应该做的。”孙明说,如果小区有日间照料中心,他是愿意家人去的,“父母体弱多病,日间照料中心会有检测设备,对于他们管理健康很有帮助。”
老龄化加速到来,年轻一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们已经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睁开眼,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赚钱。当父母基础疾病多,三天两头住院,小两口分身乏术,更期盼家门口能有专业医疗机构来帮助老人。
故事二
祖辈父辈同时生病,对3位老人的照顾一肩扛
“磊伢子,来一下咯,我起不来,扯我一把……”“满妹子,我肚子饿了,帮我热饭。”凌晨3点,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某单元楼里,93岁的周力(化名)躺在床上扯着嗓子呼唤家人,2019年年底他被查出尿毒症后,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手脚也越来越不利索。9月初,因为没站稳,老人在厕所摔了一跤,右手骨折,没有人搀扶无法坐起身。
从睡梦中惊醒,外孙杨磊掀开被子起床,搀扶着老人进了厕所。老人口中的满妹子是杨磊的母亲王珊,听到父亲的召唤正准备起身,被杨磊制止了,“妈,你休息,我帮外公热。”杨磊披上外套,把放在床头柜前的那碗没动的蒸蛋加热,热好了,周爹爹却不肯吃,躺在床上哼哼着手疼。这碗蒸蛋已反复加热过多次,老人终是一口都没吃,“外公年纪本来就大,近年来越来越健忘,患病以后食欲也差了,现在只能吃些流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