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伐吴,为何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四大名将奈何不了朱然一人?

2020-09-26 12:57:31 作者: 曹丕伐吴,为

魏黄初三年9月(公元222年)东吴和蜀汉之间的夷陵之战已近尾声之际,早已虎视一旁的曹丕发动登基以来的最大规模战争,曹丕兵分三路剑指东吴:东路征东大将军曹休率军沿资江而下进犯东吴丹杨太守吕范驻守的洞口要塞,中路由曹仁兵出吴魏双方多次大战的濡须口,声势最为浩大的西路以上军大将军曹真为主帅进攻南郡的江陵,麾下包括夏侯尚,张郃徐晃等曹魏名将。刚刚和刘备大战一场的孙权这次的对手换成了更为强大的曹丕,一时之间东吴风声鹤唳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更为不利的是刘备虽然退守白帝城但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复仇,所以东吴军方统帅陆逊在夷陵防范刘备并未参与抗击曹丕的大战。

原以为面对曹丕的三路进攻,东吴很有可能会遭遇大败,可是战役的结局却出人意料之外,东西中三路曹丕都没讨到什么便宜,特别是主攻方向的西路,当时镇守江陵的是征北将军朱然,东吴上下同时面对四个方向的压力(包括退守白帝城的刘备),所以虽然江陵是曹丕主攻方向也没有太多的援军支援他,除了朱然自己以外就只有江陵城西中洲孙盛的一万人马和他互为倚角,此外还有从夷陵前线赶来支援的潘璋以及驻守公安诸葛瑾的一部分援军。

张郃和夏侯尚不愧为名将,先是张郃击败了孙盛夺取了中洲,然后是夏侯尚在牛渚屯击退了渡河救援朱然的诸葛瑾,江陵城被曹魏大军团团围住真正成了一座孤城,现在一切都只能靠朱然自己了。在这种不利情形下,朱然孤军困守江陵达半年之久,挡住了曹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朱然真有这么厉害?为何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四大名将奈何不了朱然一人?这个其实是有原因的,我们分析一下。

第一,朱然在演义中是在夷陵之战时被赵云一枪咔嚓了,其实正史中的朱然颇为了得,他是孙坚孙策时期老将朱治之子(实际上是朱治外甥),和孙权关系很好,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临终前推荐出镇江陵的正是朱然,“朱然胆守有馀,愚以为可任“。朱然没有辜负吕蒙和孙权在此战中力挽狂澜,不仅沉着应对还抓住曹真一次疏忽“伺间隙攻破两屯”主动出击连破魏军两座军营,并处斩了意图投降的江陵令姚泰,可以说江陵保卫战的胜利朱然功不可没,此役是他个人能力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二,曹丕虽然来势凶猛,但是东路和中路一样进展不顺:东路的曹休先是大败吕范,臧霸甚至都杀过江去了,但是在全琮、徐盛的抵抗下又被赶回了对岸,魏将尹卢被杀,更为不幸的是曹魏战神张辽本来就是带病参战不幸病死军中,同时东吴贺齐也带兵赶到,东路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到战役结束;中路的曹仁更是被年轻气盛的朱桓击败,如此一来东吴士气大振,反观魏军则士气低落。

第三,曹丕伐吴是在秋季的九月,秋冬季节的东吴是枯水季节,水流缓慢和水位下降甚至结冰适合魏军作战,只是曹丕也没想到战役进展如此不顺一直拖了半年到了223年的3月份,此一时彼一时,东吴的春季到来水位上升,此时适合东吴水军作战,面积不大的中洲小岛上驻扎了三万多人,而且和陆地相连的只有一座浮桥,这给了东吴机会,首先行动的是潘璋,《三国志》记载:“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潘璋想和赤壁之战一样再来一场大火。幸亏曹丕身边也有明白人,曹丕在董昭的提醒下恍然大悟再不撤军就走不了了,所以赶快下令撤军,即便是这样撤退的魏军也在诸葛瑾的追击下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