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珠海交警】;
生活不易,培养孩子考上大学更不容易。珠海有这么一位代驾司机,他孤身打拼几十年,和妻子含辛茹苦,培养出了四个大学生,其中一个还考上了研究生。但为了让小女儿考上大学,他不惜……
8岁丧父,妈妈挑起家庭的重担
陈师傅,珠海滴滴公司的一名代驾司机。第一次见到他,戴着头盔和口罩,穿着马甲背着书包,活像个小年轻。等陈师傅卸下搵食的“盔甲”,才发现他的头上,已有不少白发,眼角也多了几条鱼尾纹。陈师傅说,他今年49岁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近30年。小小年纪就出来打拼,只因为爸爸的离去。
陈师傅的家在北方一个小县里,爸爸是一位包工头,收入稳定,70年代的“四件套”——单车、钟表、缝纫机、收音机应有尽有,在那个年代算是大户人家。家里五兄弟姐妹,吃的喝的都不愁,还能上学堂,可以说是赢在起跑线上。然而,有一天放学回家,他觉得不对劲,进屋一看,妈妈、哥哥姐姐眼眶泛红,一问才知道,爸爸身体不好,去世了。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剩下六口人突然迷失了方向,生活的希望也在一点点熄灭。也许你会认为,经受了沉重的打击,陈师傅应该快速成长,然而并没有。爸爸去世那年他才8岁,只知道以后见不着爸爸了,啥也不懂。直到有一天,他看到妈妈天没亮就爬起来了……
那是初春的一个清晨,妈妈早早爬起来,戴着草帽背上竹篓,拿着铁锹和锄头就往地里赶。除草、翻土、播种……陈师傅悄悄跟在妈妈后面,看着妈妈弓着背,吃力地挥着锄头,那一刻,他才意识到,妈妈一个人,正在撑起这个家。
从那以后,陈师傅每天写完作业,就跑到地里帮妈妈干活。小身板学着打药、收割、除草,再后来烧柴火、圈猪草,晚上回家做馍馍、煮面糊,无所不能。
“那时候家里还点着煤油灯,一斤油用高粱梗围个布,沾一点刷一锅,够吃一年了。”好在爸爸生前的朋友们隔三差五送点米和糊糊过来,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一直到陈师傅高中毕业。
学门技术,为了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那会儿县里的人,不是种田就是做工地,既能管温饱,工钱也能当天领着用。但陈师傅却没有选择这条路,而是去报考了电子学校,学技术。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呢?陈师傅说,书读多了,晓得只有掌握一门手艺,才是财富,也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
果然,毕业后,1992年年底,陈师傅顺利进入当地一个矿石场,成了一名化验员。因为有了一门技术,他还拿了挺高的工资,一个月300多块钱,能把家里的水电全包,也够让一家人都吃上面食,不用再吃灰馍馍。
但干了没多久,陈师傅还是觉得多学的其他技能没用上,又换了一份工作,电子收购。这下专业完全对口了,然而收入却不成正比,不到100块钱一个月,家里再度陷入困境。妈妈又起早贪黑回到地里干农活,哥哥姐姐也在为家里忙碌着,但生活就是没有扭转。
恰好这时,身边很多人来到广东发展,陈师傅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坐大巴来到珠海,进了工厂。一个人包揽流水线上的活,就为了多赚点钱回家。每天早上,他会比其他人更早到厂里,开始一天的工作。到了晚上,吃饱饭又开始琢磨,怎样才能加大销售量,打通销售渠道。
琢磨着,琢磨着,7年时间下来,也给陈师傅琢磨出了点门路。他除了做生产,还把包装等工程类的给做了。此外,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跑到门店上当起了销售,只要客人有疑问,他总能从一个小零件开始,拉着人唠嗑半天,把所有组成部分的作用都介绍一遍,最后看着客人们欢欢喜喜搬走产品。
因为对产品的了解程度更高,客人们也愿意找他买,渐渐地,他的生产额和销售额也成了全公司最高的,口袋也越来越满。这7年,陈师傅赚了不少钱,也结了婚,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尤其是妻子怀孕后也回了老家,仅剩他一个人在珠海打拼,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待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