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的毛线衫吗?来看嘉定“毛线阿姨”和她的“温暖牌”

2020-10-15 10:42:48 作者: 还记得小时候

你以为毛线只能拿来织衣服?其实毛线还可以这样↓

新成路街道南塘河社区居民沈扬,是社区里出了名的“毛线阿姨”,一段段材质不同、颜色不一的毛线团,在她的手里可以变成各式装饰品和小玩具。

大南瓜靠枕是沈扬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它们看着平平无奇,却是实打实的真功夫:南瓜瓣要用线用力收紧,填充物需要均匀厚实,南瓜皮要织得松紧一致,纹理清晰。她说,没个十几年功力很难做成。

说起沈扬和毛线的渊源,还得追溯到60年前。小时候,家里不富裕,一团团毛线就是全家的新衣服的原料。买回来先给大哥织件保暖的衣服,等穿旧了,拆了衣服,洗洗毛线,换个“元宝针”又成了大姐柜子里的新套装。过了一段时间,这团毛线又变成了小弟的一条“新裤子”。“记忆中,家里女人的空闲时间,几乎人人都拿着两根‘长竹签’在来回飞针走线。”从小,沈扬就有了毛线情结。

沈扬说,最早的时候,一套完整的“毛线针”就是一件“奢侈品”。对她那样的小孩来说,只能靠捡大人的断针用。她悄悄把断针磨尖变成小短针,小手小针倒刚刚合用。但原料毛线却不好收集。她只能偷偷把穿坏了不能再用的毛线收集起来,攒够一件衣服的料要等很久很久。

毛线虽少,但是“老师”却很多。身边的大人,人人都会织毛线,她只要肯请教,大人们都很乐意培养“新人”。慢慢的,沈扬就会用短针和毛线织袜子、手套了。

工作后,当时的“毛衣竞赛”不亚于现在姑娘们的“包包竞赛”,在没有这么时髦的年代,姑娘们手织的毛衣,成为了青春的色彩。如今退休后,沈扬也没有闲着,将社区里喜欢动手的阿姨们聚集起来,成立了“巧媳妇编织组”,大家边学边做,继续年轻时的“毛线梦想”。

时代在变,毛线的实用功能慢慢弱化,“毛线阿姨”和她的编织组从过去的“毛线衫”达人,向“毛线”达人转变。花盆、风铃成了她们的“主攻方向”。这些精致的毛线成品,经常是一件作品刚完成,就被朋友“抢走”了。

一团毛线永远是沈扬心底最温暖的表达。她和老伙伴们会定期举行活动,为迎园医院的老人们送上爱心帽子、手套,给困难地区需要帮助的家庭寄出爱心帽子。她说,她会继续用毛线编织温暖小世界,为大家留下永远的“温暖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