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铁饭碗”,扎根张江,只为让“芯”火燎原

2020-10-20 13:59:09 作者: 他放弃美国终

戴伟民: 有的公司做通用,我们做专用。如果我自己设计一款西装,放在专卖店,那就是我的品牌,那是产品。如果一个裁缝根据你的身材,帮你选择面料,量身做一套衣服,这叫定制。芯原实际上是帮人家定制的。北斗我们做了十年,一代二代三代,但是看不到芯原的品牌,因为我们是帮人家定制,最后出来是别人的产品。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很多公司先做服务,一看到机会好了,转身就变产品公司。我们一直的坚持就是不能自己做产品,服务就是服务,产品就是产品。我们有的时候就是幕后英雄,隐形冠军的心态很好。

第一财经: 对于您所在的行业来说,定制和做产品哪个更有发展空间?

戴伟民: 我认为第一境界是做产品,较高境界做服务和平台,再高境界是做生态。我一直相信平台和服务比产品要高一些。在我们的平台上,我提供IP,提供服务,企业就不要养这么多人。我们说我们是芯片界的药明康德。药明康德不做药,但是做新药的公司一定要依靠他的平台,因为不需要每研发一次新药都去重复搞那些基础的东西。但是,我们更大的目标,是希望再上一个台阶做生态,能够服务整个产业。

上世纪80至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芯片设计、封装、制造环节由一家芯片厂完成的日本模式开始没落。与此同时,台湾半导体崛起,台积电为首的厂商承接了制造环节工作,而高通、英伟达等大型公司则专注于设计,促使全球芯片产业链的大分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升级,芯片设计日益复杂,设计环节也开始了角色分工,充当设计服务公司的IP企业,开始构筑设计领域的“芯”生态。

戴伟民: 台积电、中芯国际盖了芯片制造工厂以后,别人就不要盖厂,美国的那些设计公司没有厂了,可以专心做设计,制造环节让别人来完成。下一波,设计公司不要什么都自己做。你做该做的,譬如软件、架构、主要的IP,做能够提升你核心竞争力的事情,如果是通用的,没有必要自己一年四季养一个团队。

第一财经: “芯”生态将是未来行业的下一个引领吗?

戴伟民: 下一代的无制造芯片设计公司是轻设计,不是重设计。但是别人轻是因为我重,因为我投入大量的IP,大量的资金。因为我有了这样设计服务和IP投入,可以让一大堆设计公司轻装上阵。现在中国大概有2000多家设计公司,其实不需要那么多,能不做的尽量不做,这样才可能生存。

第一财经: 我们慢慢地看到了戴总心目中关于芯原发展的图景。您要做一个赋能型的“芯”生态,下一步会尝试在生态圈中做投资吗?

戴伟民: 我觉得应该尝试,因为我们的好处就是天天在看,而且我不和人家竞争,所以我会比人家更早、或者更准地去撒鱼苗。

第一财经: 2020年对于芯片行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2021年您对这个产业会有怎样的期许?

戴伟民: 明年的不确定性应该会少一些,有些事情可能会变好,我相信2021年会更好。当然挑战还在,人就是这样成长的,一步步成长,以后会越来越好。

从“芯”出发,砥砺前行。用戴伟民的话说,“芯芯”之火,可以燎原。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的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中国的“芯”路历程中,因为有诸多芯原这样的公司而变得“驿路梨花处处开”。上海作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重镇,有着全国最好的集成电路产业基础,在打造自主可控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方面,已成为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引领长三角,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最终“芯”火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