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会的当天,一场主题为“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也同时举行。
上海珍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课程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文胜说,《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这句话是出自华东师大课程教学研究所的所长崔允漷教授,他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专家。一土把这句话作为新书的名字,大概就能理解一土是怎么理解师生关系的。
圆桌论坛: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史静寰认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因为在座的好多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家长,她觉得其实在疫情期间家长获得了难得的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可能有很多家长抱怨、批评学校,但疫情有了这样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现跟孩子在一起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很多时候,连家长都觉得不能控制孩子的时候,作为一个真正好的老师,他会怎么样?老师还是会心平气和、一视同仁的对待他,相信他能够变化,这正是老师所有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陈赛认为,记者在媒体里面扮演的是观察者的角色。
“不久之前,我同事刚刚做了史老师提到的儿童抑郁症和自杀率上升的事情。那篇文章题目叫“为什么这么多孩子会抑郁?”。看完那篇报道之后第一个感觉,孩子会抑郁是因为他遇到的那些成年人或者是自己这些成年人都是有病的人,我们都是病人,所以孩子才会生病。”
陈赛直言,自己在读《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的时候也有一个好奇,书里说孩子本来应该有一种内驱力,我们都在谈怎么样让孩子有内驱力,那么老师的内驱力是什么?什么样的东西驱动老师?
一土学校银杏班的孩子们到场朗读诗歌
一土创校语文老师冯春表示《学校是比家大一点的地方》生动活泼地阐述了一土是如何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孩子需要具备的五大核心素养为线索,即“认知自我”“追求美好”“敢想敢做”“沟通合作”“学会学习”,上下两册图文并茂,既有给人启发的教育故事,也有干货十足的学习方法。书中还收录了“小土豆”的诗、作品、项目制学习等成果。
除此之外,最特别的是一本孩子们集体创作的小书《二十四节气书》,这是一土学校银杏班的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的小书,这本书的所有作者在活动当天也到场朗读自己的作品,获得所有人的一致好评。
冯老师认为,就算孩子没有在一土上学,家长也可以从书中学到一土老师们的独门教育秘籍,培养孩子的内驱力,领导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会情感学习的能力,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能从容面对和克服逆境,知道如何关怀和同理他人,在冲突和矛盾面前学会有效沟通,在社交生活和社会协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做出负责任的决定,牢牢把握五大核心素养的教育关键点。
中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分享更本土的教育实践经验
一土学校的创办人,本书主编李一诺, 2016年以个人身份在北京创办一土学校。因为常年游走于中美两国,她发现中国精英阶层为了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都一心想把孩子送出国,而这些孩子却没有展现出真正优秀个体身上具备的创造力、潜质。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上,嘉宾们围绕“静待花开成全式的教育生态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的主题进行探讨。
圆桌论坛:静待花开成全式的教育生态我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一土学校创校校长郭小月担任本场的主持人,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苏世民书院副院长钱小军;教育部规划中心中国教育智库网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德林;临床心理学博士、注册心理师、一土家长李松蔚;一土家长杨燕等来探讨教育当前遇到的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