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入园,这些问题成困扰

2020-10-28 04:38:55 作者: 子女入园,这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生动阐明了游戏活动之于儿童成长的重要价值。

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心声:好多幼儿园入园都要面试,考家长考孩子,真的“压力山大”。入园后的压力更大,幼儿园布置的亲子手工作业又多、又难,超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变成了家长的沉重负担。

专家观点:家长应当摆正心态,用心和幼儿参加活动,尊重孩子的想法,观察孩子的表现和情绪,鼓励孩子主动参与,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同时及时向教师反馈,听取教师意见。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幼儿园缺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有些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目标、要求等不甚了解,甚至产生抵触、厌烦的情绪。

针对家长关于面试的问题,北京某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张勇(化名)坦言:“作为幼儿园来讲当然希望招收一些天资较好,家庭教育素养高的生源,不仅老师教得轻松,还容易出成绩。”

高丙成介绍,《草案》中关于学前教育机构“除必要身体健康检查外,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的规定,不仅有利于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入园机会,也有利于防止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目前许多公立幼儿园是按片区招生,在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情况下采取摇号政策,能够防止“考试、掐尖”,方便幼儿公平入园、就近入园。

对于亲子活动问题,高丙成表示:“首先我们要考虑家庭的责任是什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应该承担养育教育孩子的首要责任。《草案》提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支持幼儿园开展保育教育’。”

曹雪梅建议:“家长可以走进幼儿的活动,成为活动的支持者、课程的实施者。家长还可以成为幼儿获取经验的共同经历者,帮助幼儿从书本中、网络上、博物馆里寻找问题的答案,共同思考、相互启发,一起完成亲子作品,帮助幼儿体验从思考到行动的整个过程。家长还可以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决策,发挥家长资源的更大优势,最终使幼儿获得更深、更广、更全面的发展。”

面对部分家长在对待幼儿园亲子活动时存在的过度代劳、盲目攀比等心态,山西临汾尧都区幼儿园园长杨红霞建议,家长应当摆正心态,用心和幼儿参加活动,尊重孩子的想法,观察孩子的表现和情绪,鼓励孩子主动参与,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同时及时向教师反馈,听取教师意见。

成就有吸引力的职业

家长心声:孩子幼儿园的老师频繁换人,而且大多不是学幼教出身,本身又很年轻,感觉不太会带孩子。幼儿园怎样才能吸引好老师、留住好老师呢?

专家观点:“幼儿园教师要有令人羡慕的收入和待遇,要能吸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年青一代优先选择这个职业,终身从教”。

“当前幼儿园教师的数量和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幼儿园的需求。尤其是老师的专业素养,亟须提高。”西部某民办幼儿园负责人表示,“民办园渴望有更多的学习和成长资源。虽然现在‘国培计划’很好,也帮助到我们,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民办园老师渴望和公办园老师同样的成长机会和待遇。”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秦旭芳在对小区配套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些微小型园所“教师普遍年轻化,经常换人,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积淀,不能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活动”。

高丙成介绍,2019年,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为276万人,按每班“两教一保”标准测算,尚缺38万人。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18年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工资福利支出4.67万元,不足当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8.2万元)的60%,也不到小学教师(10.8万元)的一半。

“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保障,是学前教育立法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天顺撰文指出,要成就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幼儿园教师要有令人羡慕的收入和待遇,要能吸引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年青一代优先选择这个职业,终身从教”。

针对幼儿园教师数量存在缺口、质量有待提升的现状,《草案》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对幼儿园教师职务评聘、人员配备、工资福利、师资培养等做了明确要求,并强调“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并进行动态调整”,“幼儿园及其举办者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障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将对维护幼儿园教师基本权益,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升教育质量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