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入园,这些问题成困扰

2020-10-28 04:38:55 作者: 子女入园,这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峄山社区山水新城幼儿园,孩子们在玩“跳竹竿”。新华社发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新民路幼儿园,小朋友在进行绑腿跑游戏。新华社发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明园幼儿园,小朋友在教室阅读。新华社发

“入公办园难”“教师配备不足”“教师待遇低”“入民办园贵”“财政经费投入不足”,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课题组日前对全国31个省区市22.6万余名家长、教师和社会人员开展的关于《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的问卷调查中,这5个话题关注度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普惠性幼儿园不足,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管理和安全存在薄弱环节,幼儿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等等。

这部即将填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法律空白的《草案》,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哪些解答?幼儿园去“小学化”就等于什么都不教吗?今后“天价园”会不会被禁止?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学前教育相关话题,记者展开了采访。

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

家长心声:我一直想不明白,数学思维、科学思维、语言敏感都需要启蒙,这些都依赖具体的知识。幼儿园不让教知识,让我们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

专家观点:“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不等于什么都不教、什么都不学。幼小衔接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等。”

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启蒙教育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对于《草案》中关于“不得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的规定反映强烈,担心延迟学拼音、学认字、学英语、学加减法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千万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反复强调这一观点,“不能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喜欢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是最重要的。《草案》实际上是给幼儿园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知道,教孩子背几首诗是很容易实现的,但让孩子爱上文学并不容易;教孩子画个苹果并不难,但要启发孩子的艺术想象力可不简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孙蔷蔷告诉记者,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儿童成长有其自身规律,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体差异也很大,提前给幼儿进行知识灌输,不尊重孩子生长的身心特征,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的短视行为。”针对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院长曹雪梅认为,“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不等于什么都不教、什么都不学。幼小衔接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等。”

那么幼儿园应当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草案》规定,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学前儿童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他们身体、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发展以及成长的重要手段。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行学习。”曹雪梅以北京市六一幼儿院为例具体阐释,有的班级成立了蚯蚓救援队,拯救雨后干瘪的蚯蚓;有的班级创设了六一采摘园,尝试管理种植园里成熟的果实和蔬菜。“这些活动提供给幼儿更多自主交往和自由探索的机会、空间,让幼儿的学习更贴近生活,更生动、有趣、多样。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发展他们对待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唤起幼儿主动成长的力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