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创作者谈 | 尊严、韧性、毅力,坚勇的赞颂

2020-10-28 19:54:59 作者: 对话·创作者

2020年10月9日,由启皓北京、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对话》中法艺术家作品展,在启皓北京中庭拉开为期一个月展览的序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六组艺术作品,分别来自于中国青年艺术家何雪瑜创作的《降落》、《蒸发》和《径流》三组玻璃作品,及法国雕塑家、摄影家、策展人苏善书(Pierre Alivon)创作于疫情期间的作品《士兵》、《化龙》及《希望》三件作品。

尝试发现对话的要素、不断创造对话契机,让这些对话具有广泛性、跨界域、多样性的特质,是启皓人文艺术空间的期望和实践之一,也是法国兴业银行致力于支持人文艺术发展的理念。

两国艺术家的作品各拥姿态,各有特质,当它们从创作者各自的艺术构想中站立出来时,实现了不同艺术实践间的碰撞,这也是本次策展的主题——聚焦对话的探讨。

为此,我们与两位创作者之一的苏善书(Pierre Alivon)展开了一场“对话的对话”,一同感受他在创制作品时的经历与思考,顺其讲述步入一个真实的艺术时间。

对话·苏善书

Communication withPierre Alivon

《士兵》、《化龙》、《希望》

《Soldats》, 《Dragon》《Espoir》

Pierre Alivon摄

Q&A

勇气、希望、生活、未来……这些关键词是您作品中所渗透出的意向,这些意向源自哪些生活中的触动?

我在北京居住了五年,每天我都会拍不同的照片。通过拍摄,我得以结交许多中国朋友,我逐渐认识到他们在每天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尊严和勇气。我所有的雕塑和摄影作品,都是关于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情感。我的作品是个混合物,既受惠于我法国的文化、也受惠于中国的文化,它们可以让更多的人看见隐藏的面孔,也理解两种文化之间有那么多相近和一致的地方。

Pierre Alivon摄

Q&A

您如何看待艺术的跨界?特别是这次两国艺术家作品的近距离对话?您觉得艺术创造能怎样与影响到别人?您期望人们从您的作品中获得怎样的感知和力量?

德加有句名言:“艺术不是你看到什么,而是你想让别人看到什么。”

启皓北京 摄

所有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中国文化确实有别于我们“地球那一边”的文化。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分享他们的视角和观点。通过与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作品对话,中国艺术家也能理解其他不同的文化。这样的对话帮助我们了解“他者”,最终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间那共同持守的部分。作品《龙》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小的对话,关于勇气、尊严和人类的情感。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负责任、关怀并坚定,这是我们人类共同面对这个疫情中所需要的共同持守的。

启皓北京 摄

我们也需要共同的手足之情。比如此次疫情,我们都需要携手像战士一样去战斗,而在我看来,第一批勇敢的战士正是中国人民。疫情爆发的时候我正在北京,我在中国度过了最初的艰难的阶段。期间,我目睹了很多平凡的人们,在面对疫情的时候,化身为守护家园、守护小区的战士,还有那些医务工作者,还有很多这类的人。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活力和积极的态度,让我联想到“龙”这个形象,在我看来,龙正是中国人民勇气的象征。

Pierre Alivon摄

Q&A

在您的作品中看到了很多中国元素、女娲、龙图腾……为何会在您的作品中运用到这些中国元素?

我对中国文化特别的感兴趣。我经常会使用一些符号性很强的元素,来创造一个我身上的法国文化和中国文化对话的框架。这些雕塑将我对中国的感情拟人化并具象化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