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阅读在上海④|上海书画社一甲子:一笔一画间体悟古韵

2020-10-30 09:20:15 作者: 艺术阅读在上

1978年2月,方去疾题写“上海书画出版社”社名

东方红书画社先说上海书画出版社的简史,1960年,因重建朵云轩并建立木版水印编辑部,上海市出版局批准了朵云轩出版书籍,这标志着其现代出版事业的正式开启。“文革”中朵云轩改名东方红书画社,后再改为上海书画社,1978年定名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同时沿用朵云轩品牌。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间,书画社、朵云轩一体两翼,在艺术出版和艺术品经营相结合的艺术文化全产业链轨道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出版起航之初,书画社以木版水印技艺复制历代名家书画。20世纪70年起,先后刊刻出版了《十竹斋书画谱》《萝轩变古笺谱》《明徐渭杂花图卷》等作品,并屡获国际国内大奖。此外还刊刻了《共产党宣言》《楚辞集注》《稼轩长短句》《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等线装书,成为现代雕版书的代表之作。长期以来,木版水印成为了书画社朵云轩的特色产品,而其技艺则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1973年11月,木刻雕版书《共产党宣言》出版

1960年代初,朵云轩英文宣传册改革开放前后,书画社加快了出版现代化的步伐。其中最重要的举措,是创刊《书法》杂志。这份试刊于1977年,正式创刊于1978年的专业杂志,成为对当代书法复兴和繁荣起到巨大作用的全国第一本专业刊物。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选题的不断构划和出版,以及《书法研究》《朵云》《书与画》等专业期刊的相继创办,书画社图书产品大大丰富,传播力大大增强,以中国书画艺术为方向的专业出版逐渐走向成熟。

1977年6月,《书法》杂志试刊

1979年5月,《书法研究》创刊号此后书画社的出版事业不断成长,几代出版人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和艺术精神为使命,前赴后继的奋力耕耘。至2009年,在上级集团的部署下,朵云轩及其下属艺术品经营公司从书画社分离,书画社全力专注出版主业。

六十年来,书画社出版图书总计达7600余种,出版门类遍及大型艺术图像文献集成、学术研究著作、字帖、印谱、画谱、艺术画册、普及读物、工具书、教材和专业期刊等各个方面,建构起以学术出版为高地,以专业图书和普及图书互为支撑,以教材、期刊为两翼的专业出版架构。

来到上海书画出版社也确实圆了我自己的一个梦。我曾经这样跟朋友讲,“这是圆了一个萌芽状态就存在的(艺术之)梦”。到了上海书画出版社之后,我发觉几代出版人对书画的出版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书画社的点点滴滴积累到今天,无论是在产品资源,还是社会影响度,对学术的推进,方方面面,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现在是书画社60年,应该说已在读者中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形象,对学界来讲,起到了重要的推进的作用。

在这过程中,作为一名读者,这给我增加了一份视角来做好出版工作。同时,我也能从自身的出版工作经验来看书画社的长处短处,来看待书画社需要提升的方面。第三,进入书画社之后,能够跟老一辈的书画人,尤其是向几位老领导、专家交流、学习,以此更加懂了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一些基因,了解到她的传承和工作特性。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新10年,书画社再度出发的动力。

《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进入新世纪,以《海上绘画全集》《藏传佛教艺术发展史》《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等为代表。2010年起,书画社通过打造“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策动一批大型项目,使得国家重点出版项目数量位列全国美术类出版社第一。这些选题以重大学术成果和珍稀艺术文献、图像为主体,大大强壮了书画社的骨骼,进一步建构起了专业出版的标杆,稳固了书画社的出版根基。其中以《董其昌全集》《吴昌硕全集》《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中国书法史绎》《金石学稿钞本集成》《上海图书馆善本碑帖综录》《国家图书馆藏青铜器全形拓集成》等重大项目为代表。其中艺术文献、碑帖金石、海派艺术等选题由两任领导接棒,前后跨时十余年,实现了全方位成果,对海内外艺术文献、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碑帖金石学的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书画社由此成为艺术文献、碑帖金石、海派艺术的出版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