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潮、李湘寄来的封,系中国邮政报社专门为记者节印制,由著名邮票设计家阎炳武设计,并印有编号CNPN-1,画面为照相机和绽放的花瓣,上方印有“贺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文字。两款纪念封图案在表现记者工作特点上,传统和现代兼顾,内容上互为补充,交相辉映。所贴用的邮票,均选用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民族大团结》。
《记者节》邮票发行听设计者讲述幕后故事
2017年11月8日,正值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中国邮政终于在这一天发行了《记者节》纪念邮票。我们新闻邮迷翘首以待的愿望得以实现。
情意不解,情缘难舍。在邮票发行之前,我又有幸采访到了该票的设计者韩秉华老师,听他讲述了这套邮票的设计经过和主题构想。
韩老师是享誉海内外的香港著名设计师、艺术家,长期从事设计、绘画、雕塑及公共艺术创作,曾参与修改和设计定稿了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设计了香港回归吉祥物中华白海豚,还有上海公共交通卡、上海世博会海报及宣传礼品,上海国际电影节及上海国际电视节奖杯,等等。就在《记者节》邮票发行前半年多,他还为中国邮政设计了《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纪念邮票。
《记者节》邮票图案,采用了具有现代感的构成手法及色彩表达方式。韩老师告诉我说,邮票中心图为一支传统钢笔造型,表现记者主要以文字工作为主的职业特征,象征着记者秉持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专业精神和自信风范,同时有妙笔生花之寓意,揭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内涵。
左右两边是两个半圆球,也似蝴蝶翅膀图型,并不完全对称,与钢笔组合呈现出一种放飞的形态。左边球体用银色方块构成的网格状,右边球体为曲线组合的数字化界面,隐喻地球和现代网络体系,表示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在两边的球型区域,有若干表现新闻采编工具和装备的图标穿插其间,左边有笔和稿纸、照相机、键盘和鼠标、十三号卫星,右边是麦克风、摄像机、录音笔和地面发射站,8个符号既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类记者的工作特点基本概括出来了,也突出了当代记者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韩秉华老师介绍,设计《记者节》邮票时,铅笔稿画了三个,彩色提案草稿画了一个。画面上元素较多,为了画有所据,他还特意把自己收藏了几十年的一支老式钢笔找出来当参考,重新简化图形。正式图稿出来后,在送交中国记协和邮票发行部门审查时,整体造型没有大改,局部调整则多次。韩老师说,主要是左右两边的图标反复更改变换,像卫星和地面发射站等,因款式和型号有多种,换了几次图形,在专家建议下,卫星改用了当年4月12日发射的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修修改改,光是在这些小图型上调整所花的时间就有一个月,而且图案全部是重新画的。
一枚小小邮票是对新闻人的激励与鞭策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感到《记者节》邮票设计感和观赏性均比较强。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从传统到现代均有所兼顾;在色彩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浓淡相宜,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画面动感强烈,构思巧妙,尤其是钢笔和两侧的圆形图案共同组成的一只振翅飞翔的蝴蝶形象,翩翩起舞仿佛正向你飞来。
韩老师表示,邮票采用蝴蝶状构图,其实也有一种象征意味,旨在反映新闻记者肩担道义,不忘初心,追求至善至美,像蝴蝶一样在大自然艰辛劳作和勤奋耕耘,采撷花粉,酿造美好温馨的社会舆论环境,揭示出他们在探访报道中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引领和维护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匠心独运,看了邮票确实让人引发联想,产生回味。
这几年,我陆续采访的邮票设计家和画坛大师有三十几位,但多聚焦重点票、大套票,还没有就一套一枚的邮票来采访设计师。《记者节》邮票对我是个特例,自然也别有意味,谁叫咱是个记者又有浓结得化不开的邮情呢,自己的节日邮票不去关注,说得过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