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记者节在“国家名片”上运行的轨迹

2020-11-08 15:20:03 作者: 经历记者节在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一晃我们新闻人就已经度过了自己的20个节日。

在新一个记者节来临之际,作为一名酷爱集邮的记者,翻开邮册,看到中国邮政3年前发行的《记者节》纪念邮票,细细品味的同时,也让我想起20年前首个记者节时自己呼吁发行纪念邮票的往事。

首个记者节提议发行纪念邮票以志庆贺

记者节同护士节、教师节一并为我国仅有的3个行业性节日之一。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的前身。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270号令公布了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方法》,提到“记者节”是不放假的全国节日。后经中国记协党组研究,并经主席办公会讨论同意,认为记者节的具体日期定在11月8日比较适宜。国务院于2000年8月11日正式批复中国记协:“同意11月8日确定为记者节”。当这一消息发布后,在新闻岗位工作多年并喜欢集邮的我,当即想到发行纪念邮票一事。

教师节邮票没赶在1985年的第一个教师节发行,而是在次年的第二个教师节发行。为减少遗憾,我赶紧写了一篇《建议发行<记者节>邮票》的文章寄给《中国集邮报》编辑蔡旸,希望此建议能够刊发,进而引起邮票发行部门的注意和重视,“‘记者节’邮票的发行最好不要错过‘第一时间’”。

我也知道,在距第一个记者节到来不足两个月时间里,临时增加邮票发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文中我也谈到了“发行纪念邮资封片似乎更切实可行”,但鉴于邮资封片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还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固”劲行事,寄希望于邮票发行。为此,我又专门给时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的郑梦熊同志写信,陈述发行《记者节》邮票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等,希望中国记协尽快出面向邮票发行部门申报选题。如果单位团体能出来说话,自然远比个人的声音强大有力。

寄给蔡旸的稿件,在9月19日的《中国集邮报》第2版“新邮天地”上刊登。今天当我找出这份已经泛黄的报纸,仍然感到同为新闻邮人的老蔡总对此所给予的关注、所作出的努力。然而时间确实是太局促了。

三位邮界同行寄来纪念封弥补节日无票之憾

2000年11月8日,第一个记者节这天,中国邮政最终还是发行了一枚纪念邮资明信片,即JP94《记者节》。虽然印量达300多万,即使在今天看也是个不小的数字,然诚如我在建议中所言,纪念邮资封片影响小,流传范围窄,而且不容易买到。像我所在的南昌,别说发行之日见不到其芳容,就是在日后好长一段时间也难觅其影踪。话又说回来,发行邮资明信片总比不发行好,毕竟“记者节”在国家邮资票品目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有个位置和名份。

兴许是有同感,并记住了我为发行《记者节》邮票发出的呼声。11月8日过后没几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中国集邮报》蔡旸、《中国邮政报》李潮和《邮政周报》李湘分别寄来的《记者节》纪念封。这让我既惊喜又兴奋,对三位北京同行兼邮友如此善解人意而心生感激。

在与新闻邮人共同分享节日快乐之时,弥补了我这个邮迷记者过节没有邮票、没有封片之憾。此后的岁月里,我不时将纪念封拿出来观赏。这见证了我们作为同行同好的一段情意。

同属邮政领域,这两款纪念封却是分别设计印制,各有特点。蔡旸寄的封是中国邮电新闻工作者协会印制的封,由北京艺苗邮品艺术公司设计,图案为一只鸽子在飞翔和数据带,一台电脑屏幕放射出11·8和记者节的艺术字体,还有新闻报道篇目,体现了信息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印制的纪念戳上刻有“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纪念”和“2000.11.08”的文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