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地搬砖”到火场救人,这位红门卫士的“逆袭”之路令人动容!

2020-11-09 09:22:29 作者: 从“工地搬砖

10年前,陈青海从一名工地上的搬运工报名入伍成为一名消防战士时,已经22岁了。这是当时参军年龄的上限。

一入伍就是“老兵”,无论体力还是精力,都比不上更年轻的小伙子。加上打工换来的一身伤痛:腰肌劳损、静脉曲张……他的训练成绩在中队排倒数。

性格倔强的陈青海,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认输”二字。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他用科学而艰苦的训练,一路“逆袭”。

图说:陈青海。消防供图(下同)

训练场上,他是奋勇争先的“拼命三郎”;火场救援,他是冲锋在前的淬火尖刀;队站建设,他是无师自通的“全能型人才”。去年,陈青海代表上海消防参加了火焰蓝全国比武集训,更是拿下了楼层火灾内攻操全国第一的成绩。

“119消防宣传日”前夕,记者走近这位“申城消防卫士”候选人,听一听他的故事和心声。

“老兵”的奋斗

陈青海是杨浦区国定消防救援站特勤一班班长。皮肤黝黑、个头挺拔、身材健硕,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如果用一种动物来形容他,那一定是牛。

正因如此,队友们喜欢叫他“老牛”,更喜欢说,这头“老牛”很牛!但“很牛”的陈青海,起步其实很艰难。

2010年,22岁的陈青海告别了打工3年的工地,加入了上海消防队伍,穿上了渴望已久的绿军装。走进红门他才发现,与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相比,他竟然是年龄最大的一个。加上个头太大,身体不灵活,从小干农活,打工时又积劳成疾,训练场上他总是垫底。

失落肯定会有。但一支战斗的队伍,从来只问结果,不听理由。陈青海知道,要迎头赶上,唯有比别人付出更多更艰辛的努力。

一个字:“练”!每天清晨的操场上,“咔”“咔”“咔”的水带接头碰撞声演奏着消防员的奋斗乐章,负重跑、登高、耐力跑……一天下来,他累得连饭也不想吃。但他深知,必须补充养分和精力,才能继续下一天的魔鬼训练。于是人们常常看到一个大高个,缓慢挪动着去吃完饭,回到营舍,就一头倒在床上。

不管第一天练得再累,第二天他又是第一个站在操场上。队友们看着他手上一层层粗糙的老茧,看着他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不知疲倦,敬佩之余,也奇怪他为什么能始终保持激情。陈青海知道,对工作的热爱就是最持久的兴奋剂,能在红门这片沃土上一点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他觉得很充实。

仅仅半年,他就实现了“触底反弹”,一跃成为中队成绩最优秀的一批队员。

2019年6月,陈青海接到了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的任务——代表支队参加总队的火焰蓝全国比武集训。30出头的他成为了集训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半月板损伤、腰间盘突出,他带着伤病一直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

近4个月的备赛期里,他攻坚克难,不断自我加压,把技能操法练到精益求精,为提高每一秒成绩而拼尽全力。最终,在浙江绍兴举行的全国首届“火焰蓝”消防救援技能对抗比武中,陈青海与其他队员一起默契配合、齐心协力,以21秒37的好成绩拿下了“楼层火灾内攻操”全国第一!

火场的“尖刀”

平时多流汗,是为了战时少流血。

身为特勤一班班长,意味着冲锋在前,成为尖刀的“刀尖”,意味着直面最大的风险,意味着为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后退半步。

2013年,杨浦区闸殷路发生危化品车辆爆炸事件。当时一辆高速行驶的运输车发生交通事故,车上的乙炔钢瓶散落四方,部分爆炸起火。火苗燎烤着200多个乙炔钢瓶,连锁爆炸的危险一触即发。

陈青海和队友们赶到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危机。但他还是主动请缨:我上。陈青海带着3人进攻小组,第一时间连接水源,布设供水线路,架设移动水炮,出水救火。一步一步,稳如泰山。“其实当时我也很紧张,但我要做给队员们看。”陈青海说,当时谁也不知道会不会爆炸,什么时候爆炸,虽然在50米开外慢慢推进救火,但心里依然没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