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传播那么广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多留意

2020-11-11 08:06:09 作者: 网络文艺传播

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75亿,未成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3.1%,短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成为他们重要的触网方式。资料图片

移动互联网将人类社会带入“永恒在线”的新世界,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和平板等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逐渐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信息。对于伴随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而言,屏幕塑造了一代人的思维与习惯,动漫、游戏、视频、轻小说成为Z世代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形式,阅读网络化、影视IP化、推荐算法化、表达现代性体验等文艺新玩法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屏幕也给青少年的文化审美与身心健康带来诸多影响。

浅表性的屏读习惯,放弃了对深度和美感的探寻

在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的阅读方式更多地从书籍走向屏幕。但屏幕阅读并不只是单纯地将目光从纸浆材料转移至闪烁的显示器。书籍以其线性的文字排布逻辑培养深思性阅读方式,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技巧建立在纸质载体的基础之上,只有手捧书卷、反复翻阅、精细阅读,才能欣赏到创作者情节排布之精妙与结构逻辑之精密。

移动互联网强调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遇到阅读障碍时即刻搜索、查询答案。手机、电子阅读器等窄屏幕的物质特性,鼓励人们加速在页面之间跳转,以和他人的观点交互,潜移默化地影响文艺创作。古典小说横云断岭的矛盾展开方式,在网络文学中变成开门见山、快速推进的情节铺陈。作者起笔两三段,就制造出起伏波澜,通过提供高频次的“爽”感,不断刺激读者下滑翻页。例如,凡人从废柴、捡宝到一路打怪升级“元婴大成”的“修真”历程是经典的“英雄之旅”模式,容易引发青少年读者自我带入,便于作者推进情节、延长篇幅而被大量使用。还有许多轻小说以五万字左右的篇幅、大量精美的插画、“傻白甜”的快餐化情节迎合青少年读者。霸道总裁文、种田文、穿越文配齐了最能撩拨欲望的元素,占据了文学网站的热门位置。这些千篇一律、套路化的情节又进一步强化浅表性的屏读习惯,读者难以找到曾经神游于文学空间并深度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

关于年轻人语言使用状况的相关调查发现,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看着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一句××走天下”是网络世界中常见的自我调侃。社会性语言危机和屏读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子屏幕所塑造的阅读生态,相对剥夺了青少年从传统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词汇、学习复杂修辞的机会。所谓“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独特语言性格中,需要传统阅读方式的支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号召全民焐热冰封汉字、《中国诗词大会》引导观众重寻文化基因、《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形式将文学精品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反映了社会对语言美学回归的呐喊和呼唤,对青少年的屏读习惯和应对语言危机亦有启示意义。要让屏幕真正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生态。网络作家也应强化社会责任,提升品质内涵,雕琢语言表达,即便是仙侠玄幻的主题,也需要匹配壮阔幽深、高超莹洁的文字,方能让读者穿越屏幕遨游其中。

弹幕的即时性交互体验,让“俯而学,仰而思”的审美方式变得不合时宜

技术乐意塑造我们的行为及我们对于环境的体验方式,屏幕的进化也持续变革着图像视频的表达方式和观看者的审美体验。同一部影片在电影院中和视频网站上观看所带来的体验必然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不仅是屏幕尺寸和空间氛围,还有IMAX与视频播放器背后存在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媒介逻辑。

电影和电视屏幕本质上是一块单向度的显示器,因此观众只能被动接收信息。“沙发土豆”一词形象说明了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互联网互动性基因则天然地植入视频网站的设计之中,视频下方的“进度条”允许用户打破创作者的叙事逻辑,依照自己的喜好快进、跳转,1.5倍速已经成为当下青少年的网络看剧标配。一些网站将影视迷群、明星粉丝聚集在一起互动交流,形成一种跳跃性、加速度、互动式的网络影视观赏行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