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朝廷再也没人来查,过了好些年,反而还下了一道道圣旨,其父亲受诰命为朝议大夫,长子王宗濂为奉政大夫。三代大夫济济一堂,于是每座大门的门楣上都挂上“大夫第”匾额,以状家声。
据资料记载,王明璠的父亲王松坡在道光中期还是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只有一间土砖房。村子里有人家请猪血酒(杀猪时请邻里喝点猪血汤,俗称猪血酒),嫌他穷都不请他。到道光晚期,王松坡改行做苎麻生意,得益于人缘好、刻苦耐劳,很快就富了起来,还在县城开了商号。咸丰年间,富裕后的王松坡在家乡建了东边五进的房屋。王松坡只有独子王明璠,人丁不旺。建五进大屋除了炫耀外,更有祈福儿孙满堂家族发达的期望。
俯瞰大夫第(刘曙松摄)
到了咸丰八年,王明璠中举后到江西当了县令,家庭才真正兴旺发达起来。王明璠先后娶了六个妻子,生了六个儿子、四个女儿,便在父亲老屋的西边续建了一座五进的屋子。可以明显看到,新旧两个屋子布局相同,但细节却有明显不同:新宅的柱础用的是花瓶式,比父亲的稍讲究点;厅堂的柱子用的是包镶柱,父亲用的是实木柱。
传承历史的足迹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一个七品知县,何以能建起这一庞大建筑群?有传言说,当年王明璠用棺材偷藏银子,多次用船把银子从江西运回来。那么王明璠究竟是不是个贪官呢?
“目前的资料与口碑并未发现王明璠有贪赃的记录。”王明璠府第文物管理所所长曹庭高坦言。对于王明璠用棺材运银子一事,今年73岁的王能文老先生表示确有其事,并解释说:“那是皇上赏赐给他的,并非贪污来的。”据说,在萍乡时,王明璠将几年没征起来的田赋一次性征收起来,朝廷因此奖励他几万两白银。
祠堂内家具上的雕刻
至今,王家已繁衍至第8代,王能文是其第五代子孙。王明璠的孙子王学渊,曾任国民党107师上校军需处长,在抗日长沙大会战中阵亡,年仅39岁。
除了王明璠,王能文提起父亲王如江也十分自豪,“流传了300年的李自成殉难地,被他一个小学老师更正到了通山。”1955年,正在通山县杨芳小学任教的王如江给天津《历史教学》月刊杂志去信提出异议,并用大量材料论证李自成殉难在通山县九宫山,而不是通城县九宫山。一时间,史学界沸沸扬扬。郭沫若在《历史研究》1965年第6期中撰文郑重申明:“关于李自成殉难通山九宫山的考证确实有据,是可以信赖的。我为通城县李自成墓作的题词及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说李自成牺牲于湖北通城九宫山,都是根据旧有的传说,应予以注销并改正。”从那以后,学校教科书以及《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也把李自成殉难之地记在通山九宫山。
王能文老人出生于这个大宅,并在这里度过了孩童时光,后因下乡、工作离开过很长一段时间。在他印象中,父亲经常跟他讲这座老宅的故事,村里人有喜事,也大多在这里办,十分热闹。
大夫第内部
解放后,许多“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搬进了府第,最多时候住了近40户人家。近年来,为了全面保护“大夫第”,在当地政府的动员下,住户陆续搬出。如今,这个古老的院落渐渐沉寂,但天井中的一口口水井,窗棂门楣上的一幅幅雕花,让人可以想象当时人丁兴旺的场景。
2013年,王明璠府第的消防、维修保护工程得到国家的批准立项,其中维修保护工程得到国家批准实施。目前大夫第内部修缮工作已经完成。
一处院落,沉淀岁月的故事。从府第搬出后,王能文常回来看看,挨个房间检查屋顶有没有漏水、墙壁有没有损坏。抚摸着厚重的墙壁,徜徉在幽暗的院落,这位古稀老人总会沉浸在对往昔的追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