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年龄相仿、志趣相同的80后,在餐饮业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时期迎难而上、冒险一搏,竟赢得了意外收获。今年5月份开业的河南开封尉氏县厨老怪民俗菜馆,十一长假几乎每天客流量爆满,用餐高峰时段门口还排起长队。“关键是厨老怪品牌接地气,菜品精致,味道独特,老少皆宜,比其他菜系更能吸引大众消费。”负责人李军彦如是说。
怪在土气 拙朴之美唤起儿时记忆
随着一段旋律轻快的腰鼓声踏入菜馆大门,在青砖古墙隔出的等候区站定,店内情景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名曰“账房”的收银台,透明化操作的厨房,潺潺作响的小水车,特别是大厅里伫立的那棵仿真树,黄叶如盖,丰收的喜悦感扑面而来。屋顶悬挂着麦秸秆编制的吊灯和布艺花伞,一张张木制方桌板凳整齐摆放。用餐时顾客仿佛坐在树荫下,慢慢品味着岁月静好。
每个卡座是用青砖墙围起来的,木制镂空窗格上搭配花布窗帘,和店内服务人员统一穿着的蓝底花色、系着扣袢的陕北民俗服装相得益彰。包间从外看都是木门,青砖和黛瓦的标配,里面装饰却大不相同,增加了不少特别的元素。不论是老式录音机、土罐子,墙上悬挂的蓑衣、农具,还是掺杂着麦秸秆的黄土泥巴墙,以及墙上的“花开富贵”“买冰棍儿”“打弹子”“抓石子”绘画,都能唤起顾客关于自己儿时的记忆。
据李军彦介绍,店面装修时的板材他一样一样亲自挑选,就连店内铺设的老青砖,都是他跑到农村乡下一家家寻找,又用车拉到尉氏县城来。有的老砖常年堆放在农家厨房,都被熏成了黑色,他也当宝贝。这种古朴的混搭风,有别于现代时尚装修,似乎显得“土”和“怪”,却糅合得恰到好处。
怪在味道 精致菜肴来自独创研发
在厨老怪,吃的是传统风味,但每道菜都由团队独立研发,味道区别于“传统”。这里没有成品的东西,面条现压,饼现做,无骨鸡爪都是纯手工脱骨。酱料也是秘制配方,几乎每道菜都有与之搭配的酱香。即使是一道家常菜——萝卜炖牛腩,出锅前放入的调味酱料,也是由厨师切出细如发丝的姜丝,和番茄等辅料熬制而成。菜单上的“七大招牌菜”“八大怪”“九大必点”更是“又怪又好吃”。
最值得推荐的是“老怪酸汤豆花鱼”,里面大块的巴沙鱼肉,咬起来过瘾,吃起来鲜嫩顺滑,有轻微挂浆感。这道菜制作前要用秘制酱料腌制几十分钟,工序烦琐。里面的豆花一碰就碎,汤味的酸既来自酸菜,也混合了柠檬味,显得不那么单薄。据厨师透露,原来是用柠檬榨汁,混着高汤熬出来的秘制汤底。
还有“老怪砂锅油麦菜”,油麦菜吃起来爽脆清甜,自主研发的咸香口酱汁是美味的关键。这道菜烹饪时记者特意站在砂锅前,看着“芝麻酱”或“花生酱”颜色的浓稠酱汁下锅,猜测它可能会有的寡淡或浓烈。然而真正吃起来,独特酱香却是回味无穷。让普通食材的味道在厨老怪变得不寻常,这大概就是它吸引顾客的秘诀吧。
一份小米面油饼,厨老怪的厨师也是用心制作的。金黄中空的油饼,香气浓郁,外皮微脆,吃起来甜丝丝的,略有韧劲儿。配上鲜香的酱菜,一大口下去,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满足!不论单吃还是夹菜,都比较适口。记者在前厨观看制饼过程,禁不住要点赞:小米和成的面,在案板上一次次摔打,等筋道适度,再切成圆饼,为保证出锅的形状与口感,得用手掌反复按压……
寻常的食材缘何做出来的味道千差万别,秘密在于“工艺”,厨老怪就用好食材配上好工艺才能做出好味道诠释了菜品的“灵魂”。
怪在融合 后疫情时代需要慢生活
将传统菜与当地风俗融合,改良成适合本地人的佳肴美味,这也是厨老怪留住顾客的秘诀。
厨老怪的厨房操作透明化,前厨与后厨一帘之隔,每位进店的顾客除了能看到厨师忙碌的身影,还能看到码放整齐的新鲜食材,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顾虑至少打消了一半。厨老怪对食材挑选也近乎苛刻,每天凌晨四五点有专人去采购食材,必须是有产地标签的好食材,市场销售的半成品一律不用。食用油必须采用非转基因的,大到米粮油,小到调味品,都必须有当地农业部门的检测报告。这里生意好时翻台率极高,每晚九点多食材用完就不再供应菜品,服务员也会婉言谢绝来客的加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