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红图书馆如何提升文化服务?

2020-11-26 00:47:41 作者: 一个网红图书

2003年嘉兴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乘着互联网的翅膀,新老馆之间尝试推出了总分馆制,运行十分顺畅。两年后,嘉兴市秀洲区区政府与嘉兴市图书馆达成协议,共同建设秀洲区分馆。按照这一模式,乡镇(街道)、村(社区)分馆也不断建立起来。

截至2019年底,已建立1个总馆,2个区分馆,18个乡镇(街道)分馆,32个村(社区)分馆,20个智慧书房,20个农村礼堂书屋,345家图书馆流通站,基本实现公共图书馆在城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覆盖,读者可以在任意一个分馆借还书。

沈红梅说:“嘉兴市图书馆在探索精神和服务读者方面真的是薪火相传。先贤们在一百多年前就高瞻远瞩、用先进的思想来建这个图书馆。从城乡一体服务体系创建到深入推进,至少有三代馆长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充实内容,不断提升效能。”

对话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讲座(主讲人:刘魁立)

2020年深秋的江南小镇,依旧暖意融融,一辆大巴车改成的汽车图书馆,穿行在一片片绿地和楼房交错的巷道。两名馆员和一名司机组成的小分队,依托流动汽车图书馆,把图书和服务送到资源相对缺乏的新居民子弟学校、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社区、工厂等特殊区域,他们是嘉兴市图书馆服务的神经末梢。在固定场馆里能享受的一切服务在汽车图书馆里也能享受到,办证、借还书、预约图书、电子阅览、读者活动等,一应俱全。

跟着汽车流动的还有深度服务。程玉芳正跟汽车图书馆馆员小吴聊着南湖讲坛的讲座,正在借书的孩子好奇地冲着汽车围过来问:“什么讲座,我们能听吗?”

“一场关于甲骨文的讲座,甲骨文,你们知道吗?”程玉芳问。

一位小姑娘睁大眼睛:“知道,我们书上就有。”

“好,你们感兴趣,我就把讲座送到你们学校。”

于是小吴立马联络校长,程玉芳与校长商量好时间地点,一场讲座因为一个孩子的一句话,在一个小时内迅速落地。

这次讲座兴许只是这所新居民学校的偶然,而那早已品牌化、标准化的“阅动全家—书香嘉兴”项目,则是在馆长沈红梅的策划推动下,更多嘉图人努力的成果。它聚焦农村儿童阅读机会缺失等问题,由孩子、父母、领读者共同参与,推广之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动了乡村阅读。用阅读帮助这些资源尚缺的孩子打开眼界,瞭望世界。

另外一个聚焦困难儿童、问题儿童阅读的“寻找聪明的‘笨小孩’”项目,则凝结着嘉图人令人感动的初心,是几个馆员在本职工作之外无偿义务奉献。沈红梅说:“馆里没要求,是他们自己觉得有必要做。短期内很明显的效果当然也是看不到,我们尽量尝试着,让那些小孩觉得还有更多人关爱自己,可以通过读书,让生活更有阳光一些”。

以活动带动阅读,点亮城乡间每个人心中的阅读之光。文献流通部组织了“《尚书》经典读书会”;少儿部推出了“禾禾”品牌系列活动,又细分成“禾禾手工坊”“禾禾故事会”“禾禾英语角”;古籍部用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的动手体验激起读者对古书的兴趣;采编部的“新书速递”则第一时间告诉读者有哪些最新采购的书。

用心服务没有边界

最近,70岁的钱旺灿心情终于好起来了,他又坐在嘉兴市图书馆二楼一个专门为他开放的小电子阅览室里,对着电脑改起了论文。前一段时间,钱叔叔由于对电脑操作不熟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电脑输入的论文被弄丢了四五次。

钱叔叔是嘉兴南湖染织厂的技术人员,退休后到图书馆查资料、写论文,总结一下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2013年至2017年,他已经有5篇论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印染》杂志。

他说:“我这个人闲不下来,不上班了就想看看书。如果图书馆不存在,我可能也想得少了,来看书就想写写。”以前写论文只需要将手写稿寄到期刊编辑部,现在要求电子版投稿,因为不懂输入法,钱叔叔只能用外接手写键盘输入,一个字一个字写,写着写着,文档不知道去哪里了,用优盘保存过,可优盘又无端坏掉。钱叔叔异常烦躁,“都想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