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网红图书馆如何提升文化服务?

2020-11-26 00:47:41 作者: 一个网红图书

淼淼南湖,漾漾水波,红船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火种。

巍巍楼群,册册书卷,嘉兴市图书馆和南湖湖心岛侧畔的红船,仅数百米隔水相望,一个作为历史,敞开着国家民族的时代华章,一个作为现在,守望着一方文脉的耕耘与希望。

嘉兴市图书馆全景。袁培德/摄

“图书馆给了我文化的信仰!”

《越女剑》,金庸著。金庸以春秋时期勾践灭吴为历史背景,改编典故“西子捧心”写出大师气象的短片名作。阿斐大侠绘声绘色地讲到:“‘西子捧心’是什么意思?金庸说:西子捧心是女子最美丽的时候。” 阿斐大侠原名袁斐,籍贯安徽宿州,因着迷金庸,来到其家乡嘉兴工作定居。如今他是嘉兴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的一张金名片。

阅读-金庸读书嘉年华线下读书会(左三为袁斐大侠)

读者“修一”惊叹图书馆“南湖讲坛”演讲人阿斐大侠的记忆力和阅读量,更赞叹同为嘉兴人的金庸有如此深厚雅致的文化底蕴。“我喜欢金庸,但以前只看情节,不知道书中还有这么多经典的、精彩的内容,没有人讲我就读不出书中的味道。”

修一,本名褚哲文,现在是嘉兴南湖区综合执法局南湖分队一名协管员,2017年来到图书馆附近上班,开始频繁出入图书馆。对于借书读书,中专毕业的他不敢奢望,他觉得害怕,甚至图书馆里明亮的光线都会让他炫目。看到大人小孩,都在认真读书,他尝试借出第一本书《南方有嘉木》,“不懂的时候问问,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很亲切,对我很友善”。他放下忐忑的心。

后来,他又从门口那写满了活动的海报上发现了宝藏,来自全国的文化名家、学者专家、文艺大家、媒体达人、网红明星等都会来“南湖讲坛”开讲座,葛剑雄、刘魁立、脱不花、张泉灵、鲍鹏山、梅子涵等人,都是他望尘莫及的大人物,“小孩子请一个家教老师一个小时都要好几百,我哪里能听得上大学教授的课”。一开始还怯生生地坐在最后一排,慢慢地挪到了第一排;有一次听讲座老师说读书要做笔记,于是他开始写笔记。

修一在银行做了六年临时工后被裁员了,后来去做协警,最后才做城管协管员,他说自己“兜兜转转,到图书馆附近工作,却改变了自己,连整个生活都改变了”。

修一也曾认为自己要到处去斗坏人,读书之后他觉得自己知识面开阔了,脾气也好了,交流更注意礼仪,执法也文明了,“跟喜欢茶的谈谈茶,和喜欢养生的聊聊养生,和张家婆婆聊聊菩萨,和刘家伯伯聊聊钓鱼,家常聊久了,再去劝违章搭建、店外经营,就有效果了”,他说“除了管理,更要为沿街商户和居民服务”。

“图书馆给了我文化的信仰”,修一对图书馆的感情已不能用简单的感激表达,而他这句话也让嘉兴市图书馆活动推广部主任程玉芳感受到了职业的荣光。这是她“看在眼里的变化和成长”。

国家在2011年正式发布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文件,在馆长沈红梅的记忆里,嘉兴市图书馆2003年新馆开放时就已完全免费。沈红梅说,“公共图书馆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开放和包容”,“学历教育完成后,再也没有人管你,图书馆就是大家的终身学校”。

让城乡阅读之光一样灿亮

1904年成立的嘉兴市图书馆的前身叫“嘉郡图书馆”,是我国最早一批直接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之一,在内外交迫的年代,她孜孜以求,开启民智、化育新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60年代,嘉兴图书馆馆员背着一摞摞图书,乘着机帆船,穿梭在河网密集的水乡,为农村送去资源和服务。1965年上海《文汇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嘉兴县的农村“图书网”。

1904年秀水中学堂是嘉兴市图书馆前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嘉兴市、区、乡镇图书馆各自为政,乡镇财政支撑不了公共图书馆的不断投入,在二十年时间里,乡镇图书馆难以走出建立、荒废,再建立、再荒废的困境。但乡镇、农村居民看书难的问题怎么解决?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