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技术与服务部馆员、培训班老师杨柳发现后,找到图书馆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共十三人,每人打印一页手写稿,最后合成一篇,老钱乐不可支,并在杨柳的建议下参加了“夕阳红e族”培训班。十年前,嘉兴市图书馆员工就发现了老年人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一个针对老年人学习电脑、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夕阳红e族”培训班开班,一办就是十年,参与者越来越多。
“年轻人对我们的好,不是说普通地尊重,是把我们这些老人当做小孩一样呵护和关心,一遍不懂,他们辅导两遍,两边不懂辅导三遍,他们简直比我们自己的孩子都耐心帮我们。”
“夕阳红e族”培训班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从简单的电子阅览室上网到电脑基本操作,到智能手机运用、微信发红包、网购、电子相册制作等等,课件有一百多个。
疫情期间,老人任建芳在微信上联系杨柳,希望老师能教她使用健康码。杨柳不顾家人劝阻,和任阿姨约在南湖边上,保持一米距离,教任阿姨使用健康码。过了几天,任阿姨又忘了,杨柳再教一遍。事后杨柳和另外一名同事到馆里录制了一个十五分钟视频,细致地讲了如何申请健康码,如何出示健康码。疫情期间把培训课搬到了网上,每节课参与的老人超过一千;今年三月份以来,又跟某知名网络公司合作,打磨课程,把这些适合老人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课件放到更大的平台,可供全国的老年人免费收看学习。
总馆24小时图书馆开放后,人员爆满,有一次家长带着小孩来看书,没有位置,找到馆里领导,图书馆专门给这个小孩加了桌椅。后来又有读者提出,人太多,希望能有更大的空间,于是24小时图书馆被换到了一个较之前三倍大的地方。
城南街道分馆馆长秦雯燕,小朋友喜欢叫她阿咪老师,因为要带着小读者阅读绘本,秦雯燕特地去考了幼师证,她说要提升自己专业能力,“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无证上岗”。
一心换得百心暖。做情报翻译工作的马先生退休后来到嘉兴,天天来图书馆看书。有一次他提出想看英文版的马克思相关著作,沈红梅特别让采编部门从国外采购了一套厚厚的英文书。马老先生前几年去世,家人把他的很多珍贵藏书都捐给了图书馆。
疫情期间,图书馆推出了“晒书房”活动,程玉芳和另外三位馆员,冒着太阳、扛着机器,去拍摄嘉兴民间的特色书房。这些看似泛化的阅读服务,把阵阵书香和瓣瓣心香送到读者的内心。很多普通读者已经变成嘉兴市图书馆自发的宣传员,很多民间读书组织也把图书馆视为自己的大家园,并随时准备投入公益服务。
嘉图人用开放的思维、创新的胆略、温情的行动,启迪着民智,浸润着民心,呼应着新时代的文化追求。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建议》发布后,嘉兴市图书馆的班子成员认识到:根据全会精神,我们在整体发展理念上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文化事业发展上要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在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也要进一步突出系统性、创新性、普惠性,进一步增强均等化、品质化、数字化。这为图书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挑战。
嘉兴图书馆馆长沈红梅
“我们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应该在几代嘉兴市图书馆人奠定的基础上,加强文脉保护,提升服务质量,着眼长远发展,开拓工作空间。嘉兴市图书馆应该当之无愧地成为嘉兴百姓的知识宝库、素质学堂、心灵港湾、精神家园。”
嘉图人兴奋地感到:一个用质量和人文标注的、以更高标准衡量文化建设的时代加速到来了。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嘉兴图书馆二期科技图书馆。袁培德/摄
嘉兴图书馆二期古籍部。袁培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