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热播、百万人次观看,深圳读书月华联演讲秀线上再掀热潮

2020-12-01 20:01:54 作者: 全网热播、百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编辑 刘悠扬

作为第二十一届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由本报承办的“40年,奋斗在特区”深圳读书月华联演讲秀自11月11日在深圳图书馆圆满落幕之后,陆续上线了12个演讲视频,在读创/深圳商报APP、微信、新浪微博、新华社现场云、央视新闻移动网、腾讯微视等线上平台持续热播,截止昨日,总播放量已超过百万次。

11月11日,从晚上7点到9点半,两个半小时的马拉松式演讲,邀请到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文化学者胡野秋、登山探险家张梁、历史学者孙霄、科幻作家王诺诺5位嘉宾。讲者轮番上阵,与观众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悟。台下有数台摄像机在不同机位录像,保证后期上传的视频中,字幕、剪辑一个不落,方便没有到现场的观众学习分享。

从11月20号开始,演讲秀视频开始出现在互联网上,并持续刷屏,直到11月29日。1分40秒的预告片,两小时的完整版、20分钟的嘉宾独立演讲视频、5分钟的嘉宾精华版视频,截至昨天,12个演讲秀视频总曝光量已过千万次。其中,新浪微博900多万粉丝持续追看,完整版演讲视频在微信朋友圈推出后,曝光次数达到55万次。

剧院式演讲、一场活动多位讲者、免费分享活动视频……这样的形式与风靡世界的TED十分相似。2006年,当第一条TED视频传到互联网上,这个曾立足线下的会议形式在短短几年间席卷世界,中国同样也处在这浪潮之中。此次深圳读书月华联演讲秀的策划初衷,也是为了把这种新型知识分享真人秀引入深圳。而它区别于传统讲座的最重要之处就在于,观众不仅仅是面前的人,而是几十亿的在线网友。

那么深圳读书月华联演讲秀的观众怎样一群人呢?根据主办方对网络用户的调查显示,线上观众以高学历的年轻群体为主。其中,男性占58.12%,女性占41.88%;年龄分布上,18岁至30岁的人最多,约占60%,31岁至39岁占23.07%;教育程度上,大专和大学本科学历占71.10%,高中及以下占22.15%。

记者在多个线上平台看到,很多网友表达了自己对演讲秀的喜爱。一位叫“奥特曼”的网友说:“我是00后,想放弃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个演讲,看完感觉充满了电,再回去好好背书!”网友“半称心”说:“让我听到了很多我未曾听到的声音,看到了很多未曾看到的改变。”

演讲秀的线下观众则相对年龄偏大一些。据统计,线下观众的平均年龄为32岁,男女比例为7:3。

姜帆今年30岁,这次来听演讲秀纯属偶然,是因为被手机上推送的一条演讲信息吸引,就在网上报了名。他说,“我在互联网教育这一行工作,需要了解新事物、新动态。希望演讲秀可以长期办下去,也希望加入专属的观众微信群,对有意思的话题展开讨论,还能认识很多新的朋友。”

40岁的邱哲新是一位室内设计师,听演讲原本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早上起床后,在刷牙洗脸吃早饭时,他会打开手机App,听一段感兴趣的演讲;上班路上,遇到堵车要开车1个多小时,正好也可以用来听演讲。“比起同学、朋友间的聚会,吃吃喝喝,我更喜欢去现场听一场演讲。尤其是遇上对的人,听到那些迸发着思想火花的演讲,我的世界就像是被打开了,能带给我很多创作灵感。” 邱哲新说。

最让活动策划方震动的是,中学女教师林欣听完当晚的演讲秀就辞职了,演讲改变了她的人生。林欣是一位登山爱好者,当晚张梁的演讲《我不是天生登山家》深深打动了她,“画画是《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的生活救赎,登山是张梁的救赎,那我的梦想和救赎在哪里?”林欣说自己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早该实现的梦想。

“现在人们需要的已不单单是纯粹的知识,而是从别人的讲述中看到生活中的自己,从而思考应该怎样去生活、怎样活得更有意义、怎样把自己的价值焕发出来。这或许才是剧院式演讲的真正价值所在。”项目策划人表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