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遏制偷盗手机犯罪,亟需立法“升维打击”

2020-10-25 10:04:08 作者: 东方快评丨遏

最近,《一部手机失窃而揭露的窃取个人信息实现资金盗取的黑色产业链》的网文,持续引起媒体关注。作者讲述了家属手机被盗后,与专业黑产分子斗智斗勇的故事,披露了黑产分子利用手机、电话卡等窃取个人信息,盗取银行账户资金、申请网贷并转移资产的手法。作者拥有十数年网络攻防工作经验,但面对“魔高一丈”的犯罪分子,还是“败下阵来”。(10月24日《工人日报》

这位网友的经历并非孤例,手机被盗后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尽管被盗情节不同,受害者身份各异,损失大小有别,但是,由此带来的万般困境大同小异,其遭遇令人同情,窃贼行径令人愤慨。

偷盗手机犯罪日益猖獗,普通人如何免于手机失窃的恐惧,引起广泛关注。日前,国家工信部约谈有关电信企业负责人,要求强化用户信息安全防护,堵塞安防漏洞。有关人士则纷纷建言献策,或提醒大家保管好手机;或建议被盗后立即停机、报警;或建议第一时间注销捆绑银行卡;或建议运营商实行“一站式”停机服务,等等。

假如这些建议得以有效落实,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手机被盗,或降低受害者损失。但是,由于刑法对盗窃手机犯罪惩罚偏轻,震慑作用有限,上述建议的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笔者认为,遏制盗窃手机犯罪,关键是通过立法“升维打击”,提高刑罚标准,增加犯罪成本。

我国手机价格大多在1000元至3000元之间,依据刑法,盗窃手机一般属案值数额较大,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不过,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抓后大多积极退赃、悔罪认罪,被判有期徒刑的案例少之又少,一般被公安机关训诫或刑拘数日后释放了之。

如今的手机,功能极为强大,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助手。手机被盗,受害人将面临财物损失、隐私泄露、寸步难行等诸多风险,决不是损失一两千元财物那么简单。所以,以被盗手机原价定罪量刑,处罚明显偏轻,与受害人利益受损程度并不对等,有悖罪刑相适应原则。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手机依赖越来越强,立法“升维打击”盗窃手机犯罪,有很大现实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为此,建议有关部门早日出台司法解释,改变按被盗手机原价定罪量刑的规定,将盗窃手机一律列为盗窃罪加重情节,并显著提高刑罚起点。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遏制犯罪,保护公民财产,彰显法律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