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豫剧《樊粹庭》——为“现代豫剧之父”唱起梆子腔

2020-12-02 17:22:23 作者: 现代豫剧《樊

天中晚报客户端2020-12-02 13:51:56

天中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学习先贤承遗志,天下苍生凝笔端:那些推车的、担担的、扛犁的、扬鞭的、箍漏锅的、卖蒜的、升起火炉打镰的,为他们唱,为他们演,心与他们紧相连。”谈起剧中的唱词,剧作家张毅随口拈来,这字字句句发自内心的唱词,塑造着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的鲜活形象。

11月30日晚,伴随着2020(第九届)黄河戏剧节在我市开幕,由驻马店市演艺中心推出的现代豫剧《樊粹庭》在驻马店国际会展中心精彩亮相。该剧艺术地再现了驻马店遂平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的樊粹庭“爱戏、爱国、追求真理”的光辉人生,在挖掘驻马店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展示了驻马店艺术生产的整体实力,对宣传驻马店鲜明独特的历史文化将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豫剧《樊粹庭》以樊粹庭在日军侵华,国难当头组建狮吼剧团为背景,以樊粹庭宣传民众抗日,募捐抗敌经费为主线,撷取了樊粹庭创作和改编的新戏的故事情节,融入了樊粹庭的感情经历和家庭生活,展现了樊粹庭为国为民、敢于担当、勇于改革、顽强拼搏、曲折而又传奇的一生。

编剧张毅28稿倾注无数心血

现年74岁的张毅老之弥坚,尽管饱受糖尿病的困扰,可是谈起由他执笔编剧的《樊粹庭》一幕幕过往历程如数家常,似乎都刚刚发生。

“2013年我有一部戏在省城获得一等奖,随后河南大学的张大新教授找到我想让我写部关于樊粹庭的戏曲剧本。”张毅老师回忆,当时张大新教授转给他270万字的素材,其中有樊先生的回忆录,更有樊先生写的剧本,刊登樊戏的报纸、来往的书信等。

“当时河南大学准备拿着这个剧本自己演出,因为樊粹庭先生毕业于河大,与河大有着很深的渊源。”张毅回忆,等到他写好拿给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再次润色修改后,因为经费原因,这个戏一直没有剧团承演。

事情一晃几年过去了。目前我市开发关王庙戏曲小镇,建立樊粹庭纪念馆,为《樊粹庭》剧本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每一个唱词,每一个角色,都融入我满腔的心血与汗水。我就把自己当成剧中人物,依据历史事实,力求把每一个人物写活。”反复修改打磨,原本视力下降的张毅老师坚持着,为着挚爱的戏剧事业孜孜不倦。

张毅告诉记者,为何说樊粹庭是现代豫剧之父,是因为当时河南流行三大地方剧中,梆子戏、罗戏、卷戏。为了让梆子戏登上大雅之堂,樊粹庭亲自到北京吸纳京剧的精粹,原本梆子戏就在乡村演出,条件简陋,没有编剧、导演、化妆等,这些都有樊先生从京剧中“拿来”,这样原本梆子戏里很多粗俗的唱词被一一甄别改正,最终达到雅俗共赏,从而给豫剧注入强劲的新生动力。

走近“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著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委员会常委、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务。192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因酷爱京剧,在校期间组建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并粉墨登场。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自任院长、编剧和导演,并与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共同改革豫剧的表演、音乐、服装及化妆。

1935年开始编写剧本,在20余年中创作、改编剧本58部,他的多数剧作结构严谨、情节曲折、手法新颖,思想内容比较健康、进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樊粹庭先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

作为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剧本37个,改编剧本20个,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大悲剧:《涤耻血》《三拂袖》《霄壤恨》《义烈风》;四大喜剧《洛阳桥》《凌云志》《女贞花》《柳绿云》;四大历史剧《王佐断臂》《水工郑国》《宋景诗与武训》《再生铁》;四大神话剧《红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