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藏族棒球手华旦班玛:成为“海绵”回家乡

2021-02-23 09:28:42 作者: 95后藏族棒

华旦班玛在竞赛中。华旦班玛供图

春节前,23岁的华旦班玛接到一个电话,自己的棒球启蒙教练韩国人田昌吉将完毕在我国青海省推行了近20年棒球的作业,接力棒可能将交到他手中。

华旦班玛(以下简称“班玛”)刚从上海外国语大学结业,作为榜首位被美国作业棒球大联盟(MLB)亚太区开展中心选中并取得6年全额奖学金的藏族学生,结业后留在MLB作业本是“朝思暮想”的选项。即使脱离棒球范畴,手持法学学士学位和英语文学学士学位也让他在大城市能有方寸作业生长的空间,可在他看来,“回到家园、回归棒球,才是最好的挑选”。

最早把棒球“掷”进班玛等一群藏族少年日子的便是田昌吉。2001年,他成了青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的一名研究生,在校期间,他组建了青海师范大学业余棒球队,20多名成员中一半是藏族学生。队友告知田昌吉,藏族有一种传统,牧羊人放羊的时分会经过扔石头来操控头羊走路的方向,所以藏族孩子的膀子、臂膀还有手腕的力气从小就强。田昌吉看到了期望,2006年结业后,他来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在时任校长扎西的支持下,同年成立了海南州榜首民族高级中学棒球队。

班玛就来自共和县恰卜恰镇,棒球队来校园选人时,操场上站满围观的孩子,凑热闹的班玛主动问教练:“我能不能扔一下?”将小白球抛出后,他看见自己的姓名被写到纸上,“刚开始选了七八十个人,后来只留下17人,由于我们都坚持不了,太累了”。

“一开始特别没意思。”班玛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想,每天练习前榜首件事便是把操场上的石头捡洁净,地上简直没有草,一滑垒,沙土腾腾,手皮破了又破。配备也是他人用过的,遇到球缝脱线,孩子们就自己上手缝。他几次三番找母亲“打退堂鼓”,但妈妈告知他:“干事不能功败垂成,要像你爸爸相同,有头有尾地去完结一件作业。”对班玛而言,父亲是生疏又了解的,在他7岁那年,父亲为了救一只羊羔而不幸遇难,他成了“没有靠山”的孩子,但逐渐他发现,父亲早就住在他心里,引导和催促着他的一言一行,见证和鼓舞着他的每次跨步。

“尽管我是队长,但说心里话,我的水平是全队最差的。”班玛自知没多少打棒球的天分,便把时间拆分红几段,早上5点起床先练一个小时;正午午休时间练两个小时;每晚9点30分完毕自习后加练到11点,技能一点点追上来,“装样子、臭显摆”的闲话也多了起来。他冤枉,但他心里更清楚,自己不行喜爱棒球,但满足尽力“纯粹是觉得自己不能混日子”。

报答兑现时,班玛13岁,他与同队的4名藏族同学当选坐落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的美国作业棒球大联盟棒球开展中心,在球队当右外野手。初来乍到,糟糕的汉语和完全生疏的英语让他寸步难行。球队为他们供给了一位英语老师,班玛从零起步,把下课到上校车的1个小时空档悉数用来背单词,到了高一,凭仗《The Blessing of Life》的主题讲演,初一英文仅考6分的他在讲演竞赛中夺冠。

从头认识自己后,班玛也从头认识了棒球,“棒球的魅力不是热情,而是才智”。他常对着棒球场堕入考虑,“外场是扇形,内场是方形,所以对外要圆润,对己要方正。”有时是一根棒球棍,“要成果一根球棒,一棵树就得作出献身,我会爱惜球棒不是由于它能帮我得到好成绩,而是它背面曾经有一个生命”。就像最初父亲挑选救一只羊羔,“一切生命都值得尊重。”从棒球中取得感悟,这个进程让班玛完全喜爱上这项运动,特别当他身处喧嚣的城市中,带着焰火气味的焦虑让他方枘圆凿,他习气性地需求一个自己和自己共处的空间,一起也能在现实日子中处于正常交际次序,棒球便是这根他攥在手中的稻草。

独处曾是一件可怖的作业。班玛8岁时,家人还瞒着他父亲过世的音讯,妈妈是一名教师,作业的当地要绕过雪山,只能骑马或步行,很长时间才干回家一次。他寄住在舅舅家帮着放羊,冬季的山,一片荒芜,到了夜里,风能把草揪得宣布颤栗的声响,“太可怕了,晚上底子不敢睡”。班玛窝在一间“厕所那么大”、只挂了条门帘的土坯房里,紧紧抱着家里的藏獒,眼泪鼻涕映着一抹烛火闪闪发亮。5天后,他习惯了漆黑,不再怕独处,心里的声响也愈加坚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