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警杨旭恒被洪水冲走成功生还背后的故事

2021-08-22 12:45:56 作者: 揭秘民警杨旭

聚焦实战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揭秘民警杨旭恒被洪水冲走成功生还背后的故事

在特大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中,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杨旭恒救援51名群众后被洪水冲走10小时奇迹般生还的事迹,打动了社会各界。连日来,数十位群众代表手捧鲜花自发到医院探望慰问,他们在对杨旭恒深表敬意的同时,对他为何能够在洪水中坚持10小时充满了好奇。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走近杨旭恒和他的同事,找到社会各界关心的答案。

32岁的杨旭恒从警10年,一提起洪灾中救人的事,他变得羞涩起来,红着脸不停地重复着一句话:“这都是我分内的工作。”

他的同事、城关派出所所长王晓龙动情地说:“旭恒能够生还,看似奇迹实则必然。从眼睁睁看着他被冲走,到我带着人去搜救他,我一直坚信,他会回来。”

“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也从来没接到这么多求助电话。”王晓龙回忆说,7月20日下午,雨越下越大,城关派出所辖区的瓦店村位于双洎河弯道处,新密市主要下水管道出水口均在此排放至双洎河内,造成河水猛涨,四周村庄被淹。从中午开始,群众遇险求救电话不断,派出所当即成立由党员民警为骨干的3组救灾抢险突击队进行救助,因救助任务重,局党委抽调局机关警力增援,截至19时许,杨旭恒一组已救出50人。

“还有几个人在洪水中抱着树呢,雨这么大,天再黑下来,人就更危险了。”听着几位村民的哭诉,在现场指挥救助的新密市公安局局长姬勇斌很快协调一辆水陆两栖车前来参与救援,然后问身边的民警:“你们谁去合适?”杨旭恒大声对同事说:“你们都没有我熟悉地形,我与被困的村民也熟,我去合适!”杨旭恒身旁的老党员杨全赶紧说:“旭恒,我和你一起去,我在村里生活63年了,更熟悉情况。”

水陆两栖救援车很快开过来,19时30分左右,穿戴好救生衣、系上救生绳的杨旭恒和杨全坐上车,车辆驶出不到150米就被一个浪头打翻。

“车辆被淹没后,旭恒拼力打开天窗,拉着我爬到车外,一股激流又把我俩冲走了。”杨全回忆说,杨旭恒将救生绳一头抛过来,呛口水大声喊道:“叔,抓紧救生绳,坚持住,咱俩就有希望。”

杨旭恒在激流中拼命向四周抓,希望抓住一个固定的东西,也不知漂了多长时间,右手突然抓住一根电线,但水流太急,手掌瞬间被电线割破。他忍着疼痛,抓紧电线使劲一拽,脚踩到电线杆上。黑暗中,他对浑身发抖的杨全说:“叔,这是被冲倒在河里的一根电线杆。附近应该有人家。坚持住,咱有救!”就这样,俩人在暴雨中扛到了天亮。

天一亮,杨旭恒笑着对杨全说:“这个地形我熟悉,岸边是一家停产铝厂的围墙。我会游泳,你跟在我身后。”二人全力往岸边游去,最终摸到了围墙边的栏杆。杨旭恒用力把杨全托到栏杆顶部,杨全又扯住救生绳把杨旭恒拉上去。他们手拉手一步一步蹚着齐腰深的水向铝厂办公楼行进,因体力严重透支,从围墙到办公楼短短的100多米,两人走了1个多小时。

21日凌晨6时14分,杨旭恒进入办公楼后,发现5名被困群众,安抚大家情绪后,他借用群众手机向110指挥中心报告所在位置。此地距事发地点3公里多,与同事们重新见面后,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

王晓龙感慨地说:“旭恒在所里负责‘一村一警’工作,走遍了辖区每一个村庄,与村民们打成一片,群众基础好。”城关派出所是公安部首批命名的“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既是全市“一村一警”工作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派出所全体民辅警扎根基层、不懈努力的结果。

杨旭恒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村民需要什么样的人民警察。2011年入警后,他被安排到刑侦岗位,他敢打敢拼、力求上进的工作激情很快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业务知识,从老民警那里借来相关书籍,白天忙一天,晚上回到宿舍抱着书看到半夜,还追着老民警问,跟着老民警学。他参与侦破多起重特大刑事案件,荣获个人三等功一次。

2013年,杨旭恒下沉到岳村镇土门村担任网格警长。他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成立义务巡防队,为村民看家护院,还动员村民共同治理垃圾污水,建设美丽乡村。2016年,他被派到大隗派出所担任副所长,负责“一村一警”工作,兼任纸坊村警务室警长。2016年6月11日,他在村里走访发现,30岁的袁某因涉嫌诈骗案于2016年5月20日被江苏警方网上通缉,但其多年不在家中居住。经过深入走访,杨旭恒很快获悉了袁某的活动轨迹,顺利将其抓获。事后,他对同事说:“‘一村一警’工作做扎实了,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侦查破案不是什么难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