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孩子假期如何度过?

2021-08-23 18:39:13 作者: “双减”背景

7月24日“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政策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政策出台后引发社会关注热议,有不少网友热议:家长忙于工作,孩子暑假原本可以通过上培训班能多学点东西的愿望落空了;也有人担心校外培训机构会转型推出“一对一”辅导服务,普通家庭的教培资金投入会比之前更高;还有人忧虑孩子们宅家或是隔代教育等都会出现亲子关系紧张问题,在“双减”叠加“防疫”的大背景下,孩子们假期如何度过?

家长们感觉碰到新问题

“原本打算利用这个暑假带孩子去三亚旅游,但受疫情影响,订好的机票都只能退了。”在昆明一高校工作的张先生说,按照往年的假期一部分时间可以带孩子出游,接下来的时间给孩子报个培训班,一方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多学点东西,今年受疫情和双减政策的影响,孩子在假期可安排的事情不多。

“一到假期,我们忙于工作孩子就只能交给老人带,老人带孩子在饮食起居上照顾的很好,但是在生活习惯培养上就不太注重。”采访中,多位家长表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放暑假。

对上班族来说,一到假期就要为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绞尽脑汁,一学期培养的好习惯,放完假回来就全消失了,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就连一些美育教育的培训机构都开始调整招生计划,原打算在假期给孩子报个兴趣班的计划也落空了,希望孩子假期安全、健康等方面的问题能够得到相关部门重视。

不少家长坦言,假期能陪伴孩子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在“双减”的背景下,孩子的活动范围就更小了,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唯分数论的问题还是没有根本解决,这也让不少家长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不知所措。

昆明武城小学一位小学生家长宋女士谈到,对于双减政策非常支持,但又顾虑孩子“真放养假减负”,她说:“假期我和孩子去书店买了很多书,打算自己在家陪孩子阅读和提前辅导,感觉家长责任更重了。”

假期是孩子心理问题高发期

龙超睿在给假期的留守儿童做心理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昆明睿嘉婚姻家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龙超睿认为,不到假期,母慈子孝,一到假期,鸡飞狗跳,这是很多家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假期也是孩子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因此,处于假期的孩子,家长更应该多关注。

“假期是孩子回归家庭生活的重要时段,也是家庭教育的高峰时刻,更是儿童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段。在这一特定时期,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为重要,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愉快、有意义的假期。”龙超睿说,在假期里父母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是由于父母担心孩子在假期过度依赖电子产品或自我约束力不强,生活习惯不佳,对孩子提出严管严控的要求;二是父母把工作上或者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带到家里,对孩子造成影响;第三,父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忽略孩子的感受。这样就会给孩子造成父母过度关心、过度监督导致孩子思绪忧虑过度,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快乐、健康的假期,我省多位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认为,在假期生活中,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胜过一切。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和责任感,这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引导孩子假期生活除了放松之余,加强阅读,根据书单选择自己想看的书,为孩子创造参加社会实践行活动锻炼各项能力。

假期中,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家里闲置品和废弃品可利用起来,让孩子在动手中激发创造力;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物件修理、物品添置、下厨房等活动中,在体验中学会协作分工和承担责任;和孩子一同选择感兴趣的课外班。比如篮球、游泳、绘画等。

此外,让孩子们和自己的朋友玩耍也是认识世界的好方式,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让孩子邀请几个好伙伴来家做客,从策划活动内容安排入手,让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照顾他人的感受,学会和朋友分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