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05后徐汇红领巾讲解员,是如何让红色故事“声”入人心的?

2021-08-23 20:49:47 作者: 这位05后徐

吕佳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对久负盛名的龙华地区再熟悉不过。吕佳泉从小热爱语言文化和中国历史,渴望着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在11岁时成为了龙华烈士纪念馆的志愿讲解员,带领游客参观、组织红色活动、参与电台录制、投身公益活动、讲解比赛等。通过近三年的历练,她获得的荣誉和经验数不胜数,也有了深刻见解。红领巾讲解员的身份,更能带动大众发扬红色传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起到“后辈”的积极表率作用。吕佳泉将以少先队员的角度探索学习,感同身受为大众讲好英烈故事、红色故事、党的故事。

吕佳泉作为红领巾讲解员

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哪些经历呢?

跟着小编一起来采访一下吧~

在做红领巾讲解员的过程中,你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是怎么挑战成功的呢?

我刚上岗时,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观众提问不知道怎么回答,在空旷展馆不会控场、团队冲撞等。最大的挑战是客流量最大、秩序混乱的时候,国庆、新年这样的节假日,我每天都会承担讲解任务,有时还要带领游客在红色讲堂做活动。由于馆内挤满了人,我会根据情况调节讲解速度(有时需要多讲一些稿词上没有的拓展内容来延长时间),时刻关注队伍的情况及安全。或者分批讲解与伙伴们调节分工,一人负责上馆,一人负责下馆,这时候就需要自己有强大的知识储备、讲解功底、沟通技巧和变通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熟悉这些工作,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去接受更大的挑战!

红领巾讲解员的经历带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呢?

其实,讲解是一种志愿工作,在其中收获到的不仅是在讲解方面的学习,更多的也有与人打交道、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且这几年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不会功利地想要一个“结果”,也不媚俗刻奇。付出的顶多是时间和精力,得到的是无形的精神动力。能够做这些平凡的事,默默地奉献,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我们所习得的一切,不仅得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格致的能力、传承发扬红色基因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我作为新时代青年所需要的。

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最难忘的一次讲解经历吗?

最令我难忘的是2020年的暑假。当时疫情有所好转,我在下午接到了一批特殊的团队。听众是三四年级的小队员,一开始我以为他们是在参加夏令营。直到后来,在多媒体大屏上签字时,我发现他们的姓氏都十分特殊,统一制服的背面大概写着“手拉手•情系怒江”等字,才突然意识到他们来自云南。站在明亮的展厅里,每一个人都听得格外认真,他们的皮肤黝黑,深邃的眼窝映着明亮的眸子,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突然感受到身上充满了使命感,每句话都变得神圣起来。这是青年中国的声音,我要把红色故事讲给他们听,让这声音随着怒江,传到更远的地方!

作为红领巾讲解员讲解时,有没有给被听讲者带来感悟感动呢?

除去讲解内容本身,很多观众是因为我的身份而动容。在日常讲解中,我时常会被问及年龄,大家都对“红领巾讲解员”这个群体感到新奇。周末的空闲时间,我会给散客讲解,一位老先生在参观结束时突然泛起泪。根据他的描述,自己既是一名老师,又是党员,为人父母。他在我的身上深切感受到从过去到现在,仍有青年一代在努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精神血脉。当那些屈辱奋争的历史从我口中娓娓道来时,由内而外散发的是一种坦然、成熟、镇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