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干预 家门的儿童康复基地助力特殊儿童早日融入社会生活

2021-08-26 12:41:45 作者: 早发现早干预

8月25日是第五个全国残疾预防日。加强残疾预防,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就能越早让残障儿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2019年底,由奉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建立的奉贤首家儿童康复基地,就为不少特殊家庭带来了坚持康复的信心。

“妈妈 。”

"嗯,妈妈,对了。"

在康复科,今年7岁的甜甜(本文涉及儿童皆为化名)正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这些亲属称谓通常是小朋友在2岁左右就能熟练掌握的。对于甜甜来说,这一天似乎来得有点晚;可对于甜甜的家人来说,这已经是康复路上前进的一大步。自出生没多久被诊断为脑瘫以来,能实现生活自理,是甜甜的家人对她最大的期待。坚持康复才能有所进步,原先,甜甜的奶奶一直带着甜甜在闵行做康复训练。今年初,在一次区残联举办的讲座中,甜甜奶奶了解到本区也有了康复基地。通过基地医生的对接联系,经评估后,甜甜顺利在家门口上起了康复课程。“这里要近多了,还是希望她成长得好一点。我们要求也不高,不和其他孩子比,能自理就行。”甜甜奶奶表示。

在奉浦街道儿童康复基地,有不少跟甜甜一样,是近两年从其它区转回来的本地康复儿童。免去了长途跋涉,贴心的康复训练,更为家长们增添了坚持康复的信心。“这边开了到这边来,这边两个老师真的很好,小朋友像自己生的一样,很热心。 ”康复儿童家属平阿姨表示。

目前康复基地设有言语、感统、大运动、小运动等7个科室,自2019年底基地开诊以来,共收治了206位儿童。在对残障儿童的康复治疗中,基地康复科医生发现,不少孩子在开始接受康复治疗时已经属于“大龄”儿童,错过了最佳的残疾干预时间。特别是像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等容易被忽视的儿童残疾。

“有句老话叫‘贵人语迟’,其实越早康复越好。很多家长不重视,等上幼儿园了,发现自己孩子跟人家不一样,才想到去医院康复。” 奉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医生陈越平介绍道。

对于像脑瘫等先天性残障,专家建议在出生后6个月就宜开始康复治疗。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专家建议家长要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到指定的儿科医院复诊筛查,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我们也有发现的比较早的案例,经过6个月的语言康复训练,就很会说话了。”陈越平介绍道,“像十几岁才开始,康复起来就很慢 。”

在此也提醒市民,针对儿童康复,本市户籍人口还可通过区残联申领阳光宝宝卡,根据残障类别,报销医保之外的自费部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同时,区残联也将通过宣传、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醒家长加强早期筛查、 早期干预 。"我们也一直呼吁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们坚持康复,才有提高康复效果的可能性。"区残联康复服务科科员黄青青表示。

来源: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