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楼:穷人的“宝贝”,富人的“玩物”!未来还会更值钱吗?

2021-08-28 02:43:18 作者: 城市高楼:穷

如果时光倒退20年,城市的高楼大厦一定是稀罕物,第一次进城往往会被高楼震惊到,从中能感受到科技的发达,建得越高越有面儿,几乎每个城市都是把高楼的高度作为城市地标,有人说这是面子工程,也有人说这是城市经济发达的体现,的确,高楼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建筑物了,而是一种虚荣心的体现。

截止到2021年,我国超过150米的高层达到1400栋,超过300米的摩天大楼达到50栋,超过450米的有11栋,按照高楼数量排行,我国无疑占据榜首,这些数据还只是能排上名的写字楼,我国高层住宅的体量更为庞大,据统计,高层住宅(11层以上)数量超过26万栋,一栋栋高楼在城市中犹如见缝插针一般,能建多高就建多高。

然而高层住宅越建越多真是好事吗?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发生在高层建筑的住宅火灾共6987起,比2019年大幅上升13.6%,虽然远小于全国发生火灾的总起数(共计25.2万起),但是高层引发火灾时救援难度却是最大的。

比如最近的一次大连地标凯旋国际大厦火灾中,就出现救援困难的情形,消防人员已经使用云梯全力扑救,但是由于起火楼层较高,高压水枪也无法触及,精准救援难度很大,甚至还派出直升机前往参加救援工作,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当发生在身边时才会深有体会,总而言之,楼层越高,救援成本会越大。

事实上,高层住宅其实已经渐渐沦为了穷人们的“宝贝”、富人们的“玩物”。

普通人买一套房的难度到底有多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0年各项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显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2019年上涨7.6%,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57727元,同比上涨7.7%,排名靠前的信息技术、科学研究、金融业年平均收入分别为177544元、139851元、133390元。

上涨数据虽好,买房难度却不小,我们取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作为平均工资收入,按照我国目前全国房价均价超过1万元/平方米计算,全款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不吃不喝也需要10年时间,如果算上车子和结婚生子的费用,相当于前半生都在为组建家庭奔波。

当然,现实生活中买房并不是攒足全款后再购买,大部分人是通过银行按揭的方式购房,首付款掏完家庭的“六个钱包”之后,正式进入“房奴大军”,从此背负着长达30年时间的房贷,不能丢掉工作,也不敢中途歇息,一旦停贷房子就可能成为银行的法拍品。

况且高层住宅还是最为低端的住宅之一,几百甚至几千人一同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小区中,每天呼吸着城市的“新鲜空气”,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在整个家庭里面,购买的高层住宅就是最值钱的“宝贝”。

高层住宅对富人而言就不一样了,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私人银行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千万高净值人群达到134万人,其中企业主占比55%,金领占比20%,职业炒房客占比15%,职业炒房的千万高净值人群达到20万人,他们的房产投资比例占总资产的89%,意味着房子对他们而言就是赚取的“玩物”,而这些人所投资的高层住宅最终会卖给谁呢?大部分流向了来自农村进城定居又买不起别墅的人群。

其实高层住宅并非没有价值和意义,正因为有高层住宅的存在,才推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同时还实现了土地的高效性使用,没有高层住宅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也不会发展得如此之快。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高层的劣势也逐渐显现出来,有专家曾预测,未来高层住宅或将沦为贫民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高层住宅小区密度最大,比现如今城中村的老破小密度还高,要知道当下的城中村拆迁就是一个大问题,更别提未来高层住宅小区拆迁的可能性了;二是随着高层住宅年龄的增长,各种需要维修的问题势必更加突出,当维修基金使用完毕后,不排除需要自掏腰包集资承担维修费用;三是高层应对抗震、火灾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救援成本较高,遇到停电、停水等突发情况时,上下楼梯极不方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