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存“遗漏”,检察听证定纷争

2021-08-31 00:50:22 作者: 城市发展存“

日前,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受理了一起申请监督案。但凡是走到申请监督这一步的案件,那都是经过基层法院一审,中级人民法院院再审,甚至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这几步,但是当事人依然不服判决的,才会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今天这起案件是一场时间跨度长达36年的案件,这起案件的大背景,就是北京发展的一行深深足迹。

这是一片价值8600万的残垣断壁。这是一场时间跨度长达35年的诉讼。

一场官司,直面人心。8600万的高额索赔,能否得到支持?从一个小村落的变迁,看大北京的变化。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城正西偏南,这里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多山,是门头沟区最显著的自然特点,全区1455平方公里,山区占据了98.5%。

不久前,记者前往门头沟区定都峰,沿着山路一路向山上开,会发现几处破败的村舍。

这些旧村舍是门头沟区艾洼村的旧址。曾经,这里吃水靠人挑,用电非常困难,因为山高路远,孩子上学也是个难题。所以在1986年,政府将全村43户人集体搬迁到山下,说起那次搬迁,村里的老人家董老现在还记忆犹新。

自从搬到山下后,困扰艾洼村几辈人的用水用电难、教育交通难得到了根本解决。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2010年,因轻轨S1线工程建设的需要,艾洼村又整村搬迁,全部回迁至曹各庄社区。35年间,艾洼村历经两次搬迁后,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可是,谁都没想到的是,35年前的那次集体搬迁,居然引发出一场总金额高达8600万的诉讼。

李显辉,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六检察部主任。向35年前的案子追根溯源,并非易事。

80年代初,城市规划法才刚刚出台,“拆迁”这个词还不为百姓所熟知。

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建设的加快,当年的羊肠小道变成了柏油马路,电网和移动网络也覆盖了青山的每个角落。这时,一些艾洼村村民发现自家在山上的老宅没拆,稍加修缮仍可以住。

就这样,部分村民过上了夏天上山纳凉,冬天回城取暖的生活,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近几年,门头沟成为北京生态涵养区,这是门头沟区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

2018年,在门头沟区永定镇政府的组织下,对山上的26栋老宅进行了强拆,其中11户起诉镇政府,认为其强拆违法,要求镇政府赔偿房屋价值及其它损失。

这场官司,11户村民一连打了三年,在赔偿请求一再被驳回的情况下,11户村民于今年向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提起监督申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